第b2版:70年前的家乡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聚焦2017全国两会

第03版
天天3.15
 
标题导航
地利物丰村民勤劳过活
2017年03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利物丰村民勤劳过活
  传统制鬃的场景。
  家乡的道光老槐。



  笔者的家乡现属潍坊经济开发区双杨街道孙家村,笔者1945年离开家乡,已70年多。家乡地处平原,上世纪四十年代,村民们靠勤劳节俭,生活还是勉为温饱的。穷则思变,村民们想尽办法扩大生计,有的做起了小买卖,有的出去闯荡,试图求得不一样的生存空间。
村民勤劳又节俭 道光老槐是村标
  笔者的家乡潍坊经济开发区双杨街道的孙家村,首姓孙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潍县城夏庄,永乐年间有一支从夏庄迁此定居,因姓氏取名。该村位于潍县城西北方,与城区相距约10公里,东傍源自昌乐、汇归渤海的大于河。孙家村是较大自然村,当年有近150户,人口七八百,姓氏以于姓为多,王、孙各有40户左右,还有刘姓4户,张姓2户、杨姓1户。村子占地约百亩。村南、中、北分别立有拱形节孝牌坊,东围子墙里王姓家有棵高大柿子树特别抢眼。笔者家在村西,门口有株清道光元年所植的古槐,树干已烂空,新干仍枝繁叶茂。村人皆受“槐神爷”灌输,对它有崇拜之心,无攀折行为。邻村有道“看西门,外面是个潭(湾),往里有槐打着弯”,就说明了这棵树的地标作用。村子周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围子墙,建有东、西、南、北4座大门。南、北门规模大于东、西门,且南门是用铁皮裹的。为应付战乱匪扰,围子西南、东南还有炮台,均为直径5米左右的半圆形砖石砌筑碉堡。东南炮台向南延伸约四五十米,围墙为青砖砌垒,内侧为富户于其俊家的场院。4座大门都是封顶平台,可容人活动,周旋方便,放置弹药。
  家乡处平原地带,有可耕地2000余亩,四望一马平川,极目无碍。埠冢间曾发掘出锈迹斑斑的刀戟长铩,可知古时为兵家常争之地。黄沙土质,透水性强,宜于植物生长,基本能旱涝保收。个别贫地户租种富地户的少许土地,用收下来的粮食偿还,叫“缴地租”。户有大小,地有多少,每家每户都有地种。农具主要有车、耙、耧、锄、镰、锨、镢、碌碡、砘子等。五谷杂粮均有收成,主粮为小麦、大豆、高粱、谷子,杂粮玉米及少许地瓜。蔬菜是萝卜、白菜、大葱、番瓜、茄子、豆角等。乔木有槐树、榆树、杨树、柳树、梧桐、楸树、樗树等,供自制农具、家具或者出售换钱。可以说,村民们靠勤劳节俭,生活还是勉为温饱的。
村路四横一纵 民居各有特色
  村内东西街4条,南北街1条,形成“四横一纵”的道路网,街与街之间有胡同、过道贯穿,方便居户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南北大街,为南村北庄走亲访友、赶集上店、进城办货的必由之路,可谓村际大公路。每条横街中间位置都有1口甜水井,足够饮水需求。全村均衡布有3口漤水井,供洗涮和饮畜。清晨傍黑,筲桶的摆动声、风箱的鼓嗒声,交混在一起,甚有节拍,不啻一首首和谐的田园曲。
  住家的宅基地都高于路街,遇到昼夜不停的暴雨,道路都起到了排水沟的作用,雨水流入西湾、南湾或围子沟内,村中没有人家遭受浸泡之苦。民房多为砖泥结构,为防暴雨冲刷,即使土屋北墙也有砖砌的。屋顶敷盖都是用抗腐的硬挺麦秸。屋门用风门子当“屏障”,敞门防风的同时还可出炊烟,或通气走异味。里间(寝屋)有炕,窗户是木棂子的,贴着专门的窗户纸,既防风又保暖。那时农家极少钟表记时,坐在炕头上的女人就数着透过窗棂进来的日光,凭感觉来断定时辰,不耽误做饭干营生。有的家庭弄一块把掌大小的玻璃,嵌在窗户中间,瞭望天井里的动静,瞅见客人来了,赶忙下炕迎接。没有玻璃的,就在窗户中央位置设计上一块能上下滚动的“纸窗帘”,卷上瞭望,卷下隔风。
  财主于济平、王怀之两家都是二层楼,四面青砖,洋瓦合顶,楼立屋群,很是显眼。村内庙宇都是砌石建筑,土瓦屋面,经受住了多少年的风蚀雨剥,岿然不动,是最好最牢固的建筑物了。

副业不乏种类 集市天天都有
  家乡人口多,背粪篮子拾粪的人比别村多,谜语“一个老虎好大口,不背它不走”(谜底粪篮子)就出自这里。周围流传顺口溜“徐家卖布郎,王固庄大染坊,后吕家香油场,前吕家草薕子,还有孙家粪篮子”,附带上“还有”俩字,就说明家乡地位低,拾粪再多也致不了富。穷则思变,村里就有人重谋财路,做起了小生意。猪鬃业清末兴起在潍县双杨、高里一带,家乡没失时机,不少中青年妇女从事绑鬃,还有的靠编织出口量大的发网(法、德等国女人头发上用的套网)挣钱维持家用。十几户当商贩,主要贩卖针头线脑物件,如雪花膏、润面油、毛巾、带子、袜子、文具等,赶集上店推销。挑担推车走村串庄当货郎,凭不烂之舌,摇鼓招徕,用洋针、洋线、镜子、梳子等小物什,换取可变钱的碎铜铁,蝉蜕、槐籽、蓖麻籽等,赚差价。有的搞长途运输,马车贩卖灰、石、沙,供盖屋垒墙用;有的冒着被抓捕风险贩盐到山区;有的宰杀猪羊到集上卖或者等贩子来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还有人创办了自己当老板的行业,如开织布作坊或染布作坊(白布染黑居多,黑衣耐黵,冬天能吸暖),坐户不出门,收入要高得多。
  除了农历二、七潍县大集外,家乡周边一、六有流饭桥集,三、八有双杨店集,四、九有高里集,五、十有殷赫庄集。集天天可赶,交易红火。
  家乡还有些到外面世界闯荡的人。于佃甚到法国当华工,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归国带回纪念章、军靴和军用水壶,展示给村民看,还讲述西欧见闻,人称“最早见过大世面的人”。王应祥闯关东流浪到俄罗斯,学会了一口纯正的俄语,故有人说“谁想娘,就找王应祥”,意思是在俄想回国,就请他当翻译向有关部门申请。于大来1929年考取浙江医科大学,是村里第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工作在杭州。孙忠裕的三叔四叔先到潍城北关“玉露春”饭店打工,后凭偷学的几样拿手菜升任大厨。孙忠选在潍县豫鲁颜料公司当工人,是技术高手,来趟家老板都派人跟着,怕他被别厂家抢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