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03版
聚焦2017全国两会 |
第04,05版
天天315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股票市场明显分化,两市呈沪强深弱态势。如今,不少次新股开始蠢蠢欲动,大盘震荡依旧。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次新股虽然诱人但陷阱不少,在操作上还需谨慎。大咖们建议,可从年报入手关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版块,挖掘个股。 次新股是机会也是陷阱,操作难度较大 【滚雪球】炒股20余年,经历中国股市的每个阶段,关注市场的投资逻辑和策略,多年总结的经验是:控制风险和追求复利才是股市长期获利的关键。 要说自2016年以来什么板块最火,当然非新股次新股莫属。开始的套路是上市先来十几二十个涨停,等打开涨停板以后少数还能向上快速走一段时间,多数会开始进入慢慢熊途,从此慢慢沉寂下来,套了一批人在山顶上。今年以来有了新变化,打开涨停板以后能继续向上的更多了,即使跌下来的,也会很快努力再拉起来创新高。去年一直跌了很久的,次新股好像也开始启动了,总之,看起来次新股充满了活力。在这里,我猜测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先,没有巨大涨幅,新股怎么发的出去?新股定价和发行办法造成上市时看起来估值有优势,股权非常分散。上市以后的交易规则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可能不需要太大的资金就能引导产生大幅波动,机构大户赚钱容易,夹在羊群里也不容易发现,监管层比较难发现,真正体现的是“风险买者自负”的状态。 其次,炒作次新股的对手盘应该是擅长炒作的机构大户和不甘寂寞的中小散户。近期监管趋严,特别是对忽悠式重组,恶意操纵等顶格处罚,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主力机构和上市公司合谋操纵,选择具有一些纯市场性博弈机会的目标更易创造赚钱机会,次新股就比较合适。 还有,次新股的炒作是比较典型的资金博弈,要抓住其中的机会还是要从量价关系的角度多分析,题材可能更多是包装,大多数股票估值更是无从谈起。顺势而为做好止盈止损,赚快钱可能是最稳妥的策略。 最后提醒一下股民朋友,次新股的机会看起来很诱人,实际上充满陷阱,操作难度比较大,多数人看看热闹更好一些。中签的新股一旦打开涨停板大概率是要抛掉的,切莫因为在山顶上的一点波动差价,患得患失不舍得卖掉,更不要因为卖掉后又上涨加大仓位追进去,除非之前就有操作计划。 大盘振荡上行不变,目标位3600点区域 【老股民】1993年入市,短线操作为主同时喜欢波段交易,也喜欢技术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波浪分析,二是时间转折点研究,三是量能分析。 3月13日,沪指早盘低开低走,盘中一度失守3200点整数关口,之后迅速探底回升,走出了一个V型走势,这说明3264点以来的调整己经结束。沪指小幅冲高后进入整理,盘面始终没有太大的波动,沪指走势比较平稳,深成指偏弱,不过总体盘面做空力量不大。早盘没有什么明显的热点,同样资金净流入的板块也不算太多,从大盘表现上看,是消化先前的获利盘。 个人维持大盘振荡上行观点不变,目标3600点区域。热点方面,大盘3264点以来的调整主要是权重股和周期股调整引发的,很多低估值高成长新兴行业股表现出色。建议从年报入手挖掘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板块个股。下面介绍一个技术选股方法,选择长期低位横盘突然放量启动,最好涨停启动,不要马上买入,等其缩量调整5一15天,5日和10日均线粘合买入,类似周二的300556。 本报记者 魏慧敏 整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