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昌非与朋友以诗会友,期待潍坊也有朗读亭 最近,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打动了不少人的心,人们被一首首诗歌感染,被一位位朗读者打动。但是你知道吗?在咱们潍坊,也有属于自己的“朗读者”。潍坊市民牟昌非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小团队,打造了《陌生人,请你读诗》栏目,让诗歌从书架走到大街小巷,在路上遇见惊喜,发现诗歌的全新意义。3月11日晚,记者跟随牟昌非走上街头,倾听形形色色的陌生人读诗,他们有的是便利店员工,有的是小区保安,有的是路边摊的摊主。尽管他们的身份不同,但是却因为诗歌产生了奇妙的联结。 现场 读完一首不过瘾再读一首 3月11日晚8时许,倒春寒的天气让街上有些冷。但是,寒冷没有办法阻挡牟昌非与团队成员制作最新一期《陌生人,请你读诗》的脚步。找出了《北岛诗选》、《普希金诗集》等书,牟昌非与摄影师张建鹏上街了。这是《陌生人,请你读诗》栏目的第七期拍摄。 一开始便分外顺利,牟昌非遇到了52岁的齐忠新。齐忠新是一名知识分子,对《陌生人,请你读诗》之前便有所耳闻。所以,当牟昌非递上诗集让他读的时候,齐忠新并没有排斥,反而欣然应允。虽然他的眼睛有些花了,但仍然借着昏黄的路灯,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认真读完。 读完之后,齐忠新觉得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便意犹未尽地又大声朗读了一首艾米莉·迪金森的《如果记住就是忘却》。第二首读完之后,齐忠新才满意地将诗集还给了牟昌非。“我之前也知道他们这个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希望他们能长期做下去。”齐忠新表达了自己的期望。 牟昌非说,在读诗过程中,能够遇到很多热爱诗歌、怀有梦想的人,他们可能只是从事着最普通的行业,但却无法阻碍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你觉得一个环卫工人读雪莱的诗,会不会产生一种违和感?”记者问。牟昌非表示,诗歌是不分阶层不分领域,甚至不分文化程度高低的,“只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诗歌,相信无论有没有文化,每个人遇到的时候都会被打动,这种震撼是相通的。” 57岁保安朗读自己写的诗 3月11日晚9时许,在福寿东街与鸢飞路交叉口西北侧东方星小区门口,牟昌非遇到了小区保安李德龙。李德龙今年57岁,如果走在路上遇见他,你可能很难将他与诗歌联系起来。但是当听到邀请自己读诗之后,李德龙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我不读你书上的诗,我能读我自己写的诗吗?”得到应允后,李德龙从随身携带的本子上翻出了自己的诗作开始朗读。 “百花依然有余香,满头乌发已披霜。空想梦游鸿鹄志,两袖清风无人赏。”这是近日李德龙随意作的一首小诗。李德龙说,自己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保安,但是心中也有一个诗歌的梦想。生活压力大的时候,只有诗歌聊以抒怀。 在福寿东街与潍州路交叉口的一家中百便利店里,今年四十多岁的李女士正在清点货物。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售货员,但是看到牟昌非带着的书,得知他要邀请自己读诗时,李女士非常高兴。她靠在便利店门口借着店内的灯光,认真地读完了诗。“我最近经常看《朗读者》,没想到咱们潍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李女士说,虽然生活压力大,但是她平时很爱看书,也让自己的女儿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截至晚上10时许,牟昌非邀请的读诗对象包括环卫工人、麻辣串店主、出租车司机等20多人,年龄从12岁的小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均有。他们中有的人非常配合读诗,当然也有人并不配合。但是,大多数人在拒绝的时候都会歉意地说一声“对不起”。牟昌非说,这些拒绝的人并不是排斥读诗这件事,而是怕自己读不好。不论对方接受还是拒绝,牟昌非都觉得十分正常,在他看来,诗歌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可强求。
初衷 想让诗歌走下神坛,走进街头巷尾 牟昌非告诉记者,此次是《陌生人,请你读诗》的第七期拍摄。从2015年第一期在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以来,《陌生人,请你读诗》已经走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来,他通过诗歌与许多陌生人相遇,也给了他将《陌生人,请你读诗》持续做下去的动力。 牟昌非说,最初他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还没有如今火爆的《朗读者》。当时,在微信上有一个“为你读诗”的公众号,经常邀请一些文人雅士读诗,反响很不错。牟昌非就想,为何不在潍坊也做这样一个读诗节目?相比较“为你读诗”中将诗歌搬上大雅之堂,牟昌非更想在街头巷尾倾听普通人读诗的声音。经过一番思考,以最普通的社会群体为朗读对象的《陌生人,请你读诗》正式上线。 牟昌非把想法跟几个好友说了以后,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于是,朋友们自发出设备出人力,摄影师、主持人、后勤人员就靠着这帮感兴趣有热情的年轻人组成了。没有任何酬劳,没有任何商业气息,一个小团队就这样“为诗歌而生”了。 团队摄影师张建鹏表示,他是后期加入团队的成员。最初,他是从手机上看到《陌生人,请你读诗》这个栏目,感觉很有意义。机缘巧合,张建鹏与牟昌非相识,便也自发加入了这个团队。“就是一种热爱、一种兴趣,别的什么都不为。”张建鹏对记者说。 感动 卖葱大爷读诗前将扣子一粒粒系好 牟昌非告诉记者,《陌生人,请你读诗》从第一期走到现在,虽然走得很缓慢,但是带给他的影响却是长久的,很多打动他的瞬间,让他至今难以忘怀。有一期邀人读诗时,牟昌非把读诗地点定在了南下河市场。卖菜大爷、卖猪肉的摊贩,卖海鲜的女人,当他们拿起诗集读诗的时候,会给人很强烈的震撼。“有一位卖葱的大爷,在接过诗集之后,小心翼翼将自己敞怀的衣服,一粒扣子一粒扣子认真系了起来。”虽然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足以表明人们对诗歌的重视。 牟昌非还碰到过一位年龄很大的东北老人,对方表示自己不怎么识字,担心读不了。在得到鼓励之后,老人终于捧起了书本,认真读了起来,每当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会停下来问这个字该怎么念。虽然他读得磕磕绊绊,但是听的人同样能感受到普通人对诗所怀的敬畏之心。 一路走来,牟昌非为栏目做过多期策划。有一期的拍摄地点在云南建水,邀请了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用不同的语言朗读了爱尔兰诗人叶芝创作的《当你老了》。当不同的语言朗读着同一首诗歌的时候,诗歌早已跨越了国界和种族。还有一期拍摄地点位于西藏拉萨,在布达拉宫门口,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朗读诗歌。在这个神圣的地方,诗歌也自带了神圣的力量。2016年冬,雾霾最严重的那几日,牟昌非选了几首有关雾霾的诗歌,凌晨1时走上街头邀请人朗读,用诗歌的力量与雾霾天气对抗。 期待 有专业人员加入让栏目更好更长远 一路走来,《陌生人,请你读诗》走得并不快,也并不是很有章法。由于所有成员都凭兴趣爱好,所以只能在大家有时间的时候制作。而且因为没有专业负责的人员,牟昌非一度想过放弃。 在第五期制作完成之后,牟昌非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不愿意这件事情成为成员们的负担,也不愿意成员们的奔波劳碌得不到任何回报。“不然,这个就先不做了吧。”没想到,牟昌非刚一提议,便遭到了成员们的反对。“你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了吗?”成员们在微信群里提出了反对意见,这给了牟昌非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朗读者》中,很多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朗读亭,这也是牟昌非所期待的。如果潍坊能有属于自己的朗读亭,如果人们想读诗的时候有一个安静的场所,那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牟昌非表示,未来这个栏目想要做好做长远,必须要有专业人员策划并制作,光靠他们几个人单打独斗会很“散漫”。“如果有想要跟我们一起做这件事情的人,欢迎联系我,一起策划一起努力,邀请更多陌生人来读诗。”牟昌非说。 如果有人想与牟昌非一起,将诗歌带给更多人,抚慰更多人的心灵,可以联系牟昌非,电话15065659285。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