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篇标题为《中年危机,确实存在》的文章被热传。文章称因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承受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带来双重焦虑。文章还根据幸福感,重新定义青年年龄应在“15岁到24岁”,随后,联合国官微也对此表示肯定,不少网友惊呼:“90后”就已经是中年人了。 网友 1992年出生者就有“中年危机”了 近日,一篇名为《中年危机,确实存在》的文章提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完成的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澳大利亚人的幸福程度或生活满意度随年龄变化呈一条U形曲线,高峰处于15至24岁之间和75岁以后这两个年龄段。 该文章之所以重新定义青年在“15岁到24岁”,跟人的幸福感有关,研究发现,夫妻通常在第一个孩子出生的前一年生活满意度很高,而在孩子出生之后开始下降,直到孩子达到上学年龄6岁。此后夫妻的生活满意度会有小幅上升,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直至步入老年,幸福感才开始明显上升。 对此,联合国官微回复:联合国对于“青年”的定义是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的群体。这引发网友热议:“‘90后’们都已经是中年人啦!”“真是接受不了,1992年出生者就有‘中年危机’了。”
调查 各国对“青年”的划分标准不同 记者调查发现,其实世界各地对“青年”的划定都不尽相同,甚至联合国以往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记者查询联合国文件发现,“联合国系统”(联合国各个机构和相关组织)内部,对“青年”有不同的年龄划分: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青年是15岁-24岁;联合国人居署的规定是15岁-32岁;联合国非洲青年宪章规定的青年是15岁-35岁。 世卫组织提出的年龄分段为: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专家分析说,许多国家也给青年划定了年龄界线,即一个人依法享有平等待遇的年龄,通常被称为“成年年龄”,大部分国家将成年年龄划分到18岁。然而,不同国家对“青年”的实际定义和对该术语的理解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在我国古代,童年是12岁以下,12岁以上的称为少年。20岁弱冠,就是青年了,也有人认为18岁以后为青年。30而立,就进入了中年,40不惑,称为壮年。50知天命,当然算老年了。在现阶段,18岁-34岁为青年,35岁-59岁为中年,60岁以上为老年。 记者调查发现,半个世纪之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20世纪九十年代已达75岁。21世纪初的生命科学认为:人的基因工程寿命完全可以达到180岁以上,五十年内,平均寿命可达100岁左右。这样,过去对人生阶段的简单划分,就不适用了。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