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变大的海洋宝宝跟彩虹糖很像。 |
|

|
|
所幸家长及时阻止两岁的女儿,避免了中毒 3月22日,家住奎文区江山帝景小区的王女士向记者反映,她两岁的女儿把五颜六色的海洋宝宝当成了糖果,差点吃了。“幸好发现及时,不然吃进肚子里就麻烦了。”王女士想通过本报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家中有小孩,一定要妥善保管海洋宝宝,以免带来危险。
宝宝把海洋宝宝当成彩虹糖 3月22日上午,记者在王女士家中看到,一个透明的塑料瓶中装着许多五颜六色的珠子,珠子的直径约有一厘米,这正是遇水变大的海洋宝宝。王女士告诉记者,起初这些海洋宝宝只有米粒大小,遇到水之后就迅速膨胀,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变得和玻璃弹珠一般大小。 说起当时惊险的一幕,王女士表示,3月20日上午,她刚从厨房出来,就看到女儿踩着凳子把装着海洋宝宝的塑料瓶拿了下来,然后把海洋宝宝倒入手中往嘴里放。“我当时就冲她大叫一声,并赶紧跑过去把海洋宝宝抢了过来。”王女士说,女儿平时喜欢吃彩虹糖,她一定是把这些海洋宝宝当成彩虹糖了。 王女士说,幸好她及时看到了,不然女儿真的就把海洋宝宝塞进嘴里了,一旦吃下去,后果会很严重。 两种主要成分都有一定毒性 王女士告诉记者,事后她上网查询得知,海洋宝宝近年来特别受儿童欢迎,其主要成分为丙烯腈、丙烯酸酯,两者均有一定毒性,对儿童的皮肤和呼吸道有害。随后,王女士赶紧给女儿洗了好几次手。“事后我越想越害怕,一旦女儿误食了海洋宝宝,后果不堪设想啊。”王女士有些害怕地说,要是知道这些海洋宝宝是有毒的,她就不买回来了。 王女士表示,外地儿童误食海洋宝宝的例子不少,有的甚至不得不进行剖腹手术。对此,王女士想通过本报提醒广大家长,儿童辨识能力差,缺乏安全意识,家长一定要保管好。这些珠子颜色鲜艳,太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一旦不注意被孩子吞食,后悔就来不及了。 文/图 本报记者 张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