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雪球】炒股20余年,经历中国股市的每个阶段,关注市场的投资逻辑和策略,多年总结的经验是:控制风险和追求复利才是股市长期获利的关键。
上周五一根大阴线让很多投资者悲观,怀疑周末会有坏消息。周一的探底回升走势很是怪异,周二的走势让股民又看到了希望,指数有点像“打不死的小强”,顽强地震荡着向上。梳理一下可以看出,行情分化特别明显,多数股票底部横盘,部分震荡向上,少数炒得热火朝天。个人以为纯粹“炒”的阶段已经过半,“投资”的空间却仍然很广阔。 近期,中小股民最容易获利的就是次新股板块,从股本结构、操作手法都是最典型的“炒作模式”,大家的感觉是看技术走势很容易判断,只要胆子大,短时间获利比较多。依据经验,当越来越多的次新股走出这种行情,估计行情走了一半了,操作上还是要谨慎为上,建议快进快出,务必做好止盈止损。前面几期曾提到过,“现在经济处于转型期,政府从监管制度和市场引导方面都在向正确的方向推进,投资者选择合理的方式加大权益类投资比重也许正当其时。”说的就是要顺应市场主导资金的投资逻辑,“投资”的空间正在打开。从去年以来价值蓝筹率先走出底部,消费龙头持续走高,一带一路和PPP震荡向上,这些都是一般散户不愿意介入或者不能耐心持股的板块,如果看这些股票的周线走势,多数已经是标准的牛市走势。 随着房产调控政策进一步趋严,资金进入股市是大概率事件。投资者应该尽早调整思路加大资金投向好行业好公司和顺应政策导向的板块,建议持续关注消费升级、高端制造、一带一路和国企改革等板块。 本报记者 魏慧敏 整理
★个人操盘不构成任何建议,仅供交流,风险自担,盈亏自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