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潍坊人文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城事
 
标题导航
三图村美景乾隆大赞
2017年03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图村美景乾隆大赞
  三图村外景。刘福新供图
  仓上村白浪河桥今貌。刘福新供图



  墨水河是白浪河的第一条支流,源头在墨水泉。传说这泉水因乾隆洗过毛笔而变成黑色。墨水河在仓上村东北汇入白浪河,仓上村三面环水,因而历史上曾名“河周村”。仓上村易守难攻,抗日战争时期,昌乐县政府机关、武装力量和学校,从县城迁到了这里。

墨水河黑不见底 花园寺信众云集
  白浪河的第一条支流是墨水河(即南潴河),墨水河的源头,在打鼓山北坡树林中的墨水泉。此泉与打鼓山南坡的白浪河源头南北对应,“一山南北,出水黑白分明”,自古称奇。传说这泉水本来也是清的,因乾隆皇帝在泉中洗过毛笔而变成黑色。
  墨水泉是一组旺泉,泉湾周围怪石夹岸。水从东北口流出,顺山势而下,在沟中向东流,称为墨水河。
  泉与河看上去都黑不见底,但用手捧起来却是清水,闻之亦无异味。水中的鱼、虾、蟹等则全是黑色的,据一位村民说,做熟了会变成深红色,吃起来很鲜美。
  在墨水河以西约4公里的车罗顶北坡下,有一条花园寺沟,沟西头的泉水沿沟东流,名花园寺河,在槐林村附近汇入墨水河,清代始称为南潴河。
  花园寺沟之名源自花园寺。据《青州府志》记载,花园寺初建于北魏永平年间。传说该寺规模宏大,寺内僧众数十人。在寺西有个大花园,种有各种奇花异草。寺内外古柏参天。每年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为庙会,信众云集。
  明永乐十八年(1420)春,青州唐赛儿率农民起义军,在车罗顶与大纪山一带,与官兵作战。这期间花园寺僧众援助农民军一万多斤粮食,并救助了几百名伤员。数天后,农民军西撤,又带走了几名懂医术的僧人。
  朝廷得知此事后,派青州官兵来剿灭花园寺,并放火烧毁。
  事过500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一片荒凉。在枯木野草中,仔细寻找可看到有些加工过的大小石块。虽历经风雨剥蚀,但仍可看出是古建筑遗迹。
仓上三面环水 地势易守难攻
  墨水河在仓上村东北汇入白浪河,使仓上村东、南邻白浪河,北邻南潴河,三面环水,因而历史上曾名“河周村”。明代在村上建官仓后,才改称为仓上村。
  此处白浪河的河床宽达200米左右,南潴河的河床宽亦达150米左右。
  仓上村的地势易守难攻。抗日战争时期,昌乐县政府机关、武装力量和学校,从县城迁到了这里,并在此办起了《昌乐日报》。仓上村成了战时昌乐全县行政、军事、教育中心。
  昌乐县政府在村周围建起了高大的土围墙。在墙体内还建了500间供士兵住的隐蔽房。这在农村土围墙建筑史上是创举。围墙外挖有大壕沟,围墙周围设有5个状若城门的大门,门外壕上建了吊桥。但平日只开西大门供老百姓出入。因此就有了一句歇后语:“仓上的围子——独门”。
  抗战期间村内建了兵工厂、被服厂等军需厂。从潍县运来一台60马力柴油发电机,白天供工厂用电,晚上照明,仓上成为昌乐南部第一个用上电灯照明的村庄。

三河汇聚之处 被称北国江南
  白浪河的第二条支流是龙丹河,龙丹河与洪福河汇入白浪河的地方,当地人称“三河归一”。据传说,这里以前曾水网纵横,湾泊相连,到处是芦苇,遍地长蒲草,是水鸟的天堂,捕鱼捉蟹的好地方,是一处天然的湿地。
  这湿地中心地带有个“三图村”,是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传说清代乾隆皇帝来山东微服私访,在走过大片干旱的田野后,看到这里水丰草盛,似是到了江南的芦花荡中。他在这里下马休息,到一个小饭铺吃饭。他问老板:你到过江南吗?老板说没去过。乾隆说,这里就是北方的江南。从此三图村就有了“北国江南”之称。据说,乾隆拴过马的那棵槐树,到抗日战争时还有。
  这一片区域后来成了旱地,可三图村树木茂盛,整个村庄都在绿色包围覆盖之中。不知什么原因,那时县里的地图上都没有三图村,因此日本侵略军的地图上也找不到三图村,这里就成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
  抗日战争期间,“山东省电台”从济南迁到三图村,电台使用的房屋院落,对外称木匠铺。村里还开办了“山东电讯学校”,对外称是一个中学迁过来了。
  到1954年,电台所使用过的房屋院落还在,而村周围,则是桃红柳绿、果木遍布的林果之乡了。
相关链接
龙泉与隋姑山
  龙丹河的源头之一,是隋姑山下的龙泉。
  关于龙泉,有个古老的传说: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女儿,小名阿姑,杨坚称帝后,被称为龙姑。但阿姑不喜欢龙,人们便称她为隋姑。有一年隋姑的母亲染重病,有位道人叫她到蓬莱求仙治病。隋姑就陪母亲到了蓬莱,天天沿着海边转,几个月也没见到仙人,但母亲的病却好了。母女二人在回家途中,路过昌乐乔官南面的一座无名山下,因天气又干又热,隋姑渴得实在受不了了,便到处找水,看见有个小水湾,但里面水太少,捧不出来。于是隋姑就蹲下用手挖,不一会就挖出了一汪泉水,她喝足后,看到附近菜地里都干得裂纹了,就找了根树枝,向菜地划了道水沟,把泉水引到菜地里。种菜的老人正在地头发愁,忽然看到水流进了菜地,就喊起来:“神水啊,神水……”当老人得知这泉水是隋姑挖出来的后,就称这个泉为“龙泉”。这泉水就是龙丹河的东源。
  在隋姑挖泉时,她母亲爬上了无名山,被山上秀丽的风光吸引住了。隋姑爬向山顶找母亲,刚爬到半山腰,忽见大队兵马上山而来,为首的是胞兄杨广。杨广一看见隋姑便不顾一切扑过来。隋姑知道,杨广一心要让她回皇宫,因此就拼命往山上跑,在快被抓到时,一头撞在岩石上死了。
  人们深为隋姑的善心和气节所感动,就把她葬在了山顶上,第二年又在墓前建了“隋姑庙”。从此山也称为隋姑山。
  隋姑山,又名蟠龙山,海拔254公尺。周围无山相连,拔地而起,突兀挺立。山上峰回路转,峡谷拥翠,古柏层叠,蟠螭屈曲,一派诱人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