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潍坊人文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城事
 
标题导航
顺阳河惠泽潍州百姓
2017年03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顺阳河惠泽潍州百姓
  石沟河龙潭今貌。
  电厂厂房。




  在石沟河村附近,有个“龙潭”,它的北面连接着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龙湾”,是“秃尾巴老李”戏水之处。白浪河各支流中唯一一条由东向西流的河,名顺阳河。据传,唐高祖总章元年,潍州大旱,顺阳河水使白浪河保持了一定水位,救活了两岸大量人畜。

龙潭水深无底 沿岸奇崖怪石
  孝妇河下游河道,谷幽水清,婉转回环。沿岸奇崖怪石,恰似一幅壮美的水墨山水画卷,故名石沟河。
  在石沟河村附近,有个“龙潭”。据乾隆《潍县志·山川》中记载:“城南三十里旧龙潭,周围百余丈,水深无底,人莫敢近,天降雨水必沸焉。康熙年间,距潭数百步,忽别开河口,潭之形势毕露,有石径双行,自潭口而出,宛然大车之迹,观者称奇。近潭里许,遍地有龙骨,大者首尾皆全,经风则碎……”
  据说,这龙潭是“秃尾巴老李”曾生活和养伤的地方。它的北面连接着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龙湾”,是“秃尾巴老李”戏水之处。
  1955年时,石沟河水量充沛,站在岸上,可看到清深静谧的水中,有石炕、石桌、石缸、石台等等生活用具。其倾斜而上直至露出水面的车道上,车辙和马蹄印的痕迹清晰可辨。
  在龙湾东岸的松柏林中,有座“黑龙庙”,三间坐北朝南的庙堂,其屋顶中间高两旁间低,差约1尺。中间门上横刻“黑龙庙”三字,两旁对联是:“在北方威镇龙江”,“回潭来福佑家乡”。庙前有残碑数座,有的倒断,有的文字看不清了。
刘伯温云游至此 行善举留刘仙桥
  在石沟河汇入白浪河处以北,地质延续石沟河结构,河底仍是石质的,拦河立起一道宽约5米的石梁,形成一道近两米的瀑布。虽不算高,但雪白的瀑布浪花飞溅千姿百态,绚丽的彩虹飘浮于瀑布前。水流冲击的轰隆声,传出一里之外。是白浪河主河道上唯一的瀑布景观。
  传说,当年刘伯温常住峡山时,曾云游至此,见此瀑布景色极佳,便坐在河东崖一块光滑的石头上观景。原来石梁上水位很浅,一些人脱下鞋,淌水而过。这时水声渐渐变大,瀑布水流也在变急。他忽然看见一个女人抱着小孩,急匆匆赶到河边,看样子要急着过河。刘伯温想,这女人不知河水正在上涨,如贸然走上石梁,必然会被水流冲下去。于是他站起来,用手指向石梁,口中念念有词,只见石梁上迅速突起了一些石礅,正好一步一个,于是那女人就踏着这些石礅过了河。这些石礅就永远留在石梁上了。后人为纪念刘伯温的这一善举,便称这石梁为“刘仙桥”了。
  1958年兴建张友家水库时,“刘仙桥”就淹没在水库里了。
顺阳河两条河道 龙神庙香烟缭绕
  白浪河各支流中唯一一条由东向西流的河,名顺阳河,发源于石拉子村南的龙湾。
  这龙湾由东、西两湾组成。东龙湾水面约180平方公尺,西龙湾大,约250平方公尺,两湾之间有宽约3公尺的水沟相通。西龙湾中偏南有一鱼脊状岩石露出水面,人称“龙脊”。
  顺阳河从龙湾流出后分两条河道,一条为南河道,正向西,在吕家涧头院村附近汇入白浪河;一条为北河道,经石拉子村西头,向北经南家村西在樊家庄南汇入白浪河。
  据传说,唐高祖总章元年(668),潍州大旱,白浪河上游断流,唯龙湾涌水如常。顺阳河水使白浪河保持了一定水位,流进州城,救活了两岸大量人畜。潍州太守主持在龙湾北岸兴建了“龙神庙”。龙湾名声越传越远。每年夏历六月十三日是龙神庙会。善男信女聚集湾畔,香烟缭绕。到了近代庙会成了集市,1927年台潍汽车路建成后,集市的摊点甚至摆到了汽车路上。
  又据传说,宋神宗九年(1076),苏东坡全家由密州去潍州途中,到庙中休息。应住持道人请求,为庙堂题写了“泽济苍生”的匾额,为西龙湾东岸上的凉亭,题写了“瞻龙亭”三字。
  龙湾周围全为芦苇包围,很难进入其中看到龙湾真面目。龙神庙则在松柏掩映中,古刹气象昂然。
  1932年,一伙土匪将道士赶走,占据了龙神庙,绑架,劫持,无恶不作,后被县长厉文礼率公安局警察一举歼灭。庙也从此荒废。
  1939年,设在坊子的“胶澳电气公司鲁东支店”通过勘察发现龙湾水脉非常丰富,便在其南岸兴建了一座燃煤发电厂。它是山东最早的四座火力发电厂之一。解放后,厂名为华东工矿部直属第七厂,1949年改为潍坊电厂,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的直管电厂之一。

南河道上古迹多 鉴塘桥多次重修
  顺阳河的南河道上古迹众多。在孙家涧头院东,一块状若老虎头的巨大岩石陡然峭立,其下是一眼汨汨清泉,名“虎头泉”,泉水注入顺阳河。泉边的“虎头泉”石碑立于明末崇祯十年(1637),相传是当时潍县县令邢国玺所书。
  在顺阳河上有座古桥,名“鉴塘桥”,兴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乾隆、光绪各代都曾重修。从石桥桥面石道上的辙沟,可以看出它的年代久远。
  距“鉴塘桥”不远的孙家涧头院村,有座古佛寺,名“兴福院”。据院中碑文,该寺初建于宋祥符五年(1012)。历代皆有修缮,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县城内石佛寺的修静法师来此督工,并立有重修记碑。
  兴福寺是一座大寺院,占地十余亩。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鼓楼、禅房僧房等建筑。寺后有墓塔院,寺东有放生池与顺阳河相通,池内广植莲藕。其寺院中央的大雄宝殿富丽堂皇,广五间深三间,五脊庑殿顶,上覆绿色琉璃瓦,前厦六根黑色明柱,立于莲花柱基上。整个大殿在三尺高的石砌台阶上。
  据村里人说,1941年东边发电所的日本人还曾来兴福寺朝拜过。1943年,寺院遭到秦三匪帮的洗劫,僧人逃散。到1954年时,大部分建筑物已经坍塌,只天王殿经修理后,尚可供村里使用。碑碣大多数尚存。院内杂草丛生,一派荒凉景象。但院内古柏仍葱葱郁郁,守望着这座古寺历经的沧桑岁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