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视觉
 
标题导航
“掌上公交”APP年内上线
我省试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
学生分等级绝非因材施教
包裹寄递不再政府定价
家门口曝光“老赖”威力能有几何
2017年04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分等级绝非因材施教
□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近日,有浙江杭州网友向媒体爆料:“我女儿在余杭一所小学读二年级。最近听女儿说,老师把学生分三种,精英组、平民组、麻将组。其中,平民组又分好几个等级,而麻将组底下的,就是学习不好的小朋友。”
    (4月11日《钱江晚报》)

  真不知道当事老师是不是平时摸麻将昏了头,把“麻将组”用到“差生”头上。从麻将组底下就是“学习不好的小朋友”来看,其用意显而易见。
  不得不说,涉事老师把学生分为精英组、平民组、麻将组“够调皮”,这般赤裸裸地划分三六九等的做法如今已不多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学生学习成绩搞区别对待,却并不少见。也许正是见多了这类“场面”,有些网友对此种现象表现出了等闲视之的“豁达”态度。还有网友则认为,奖优罚劣这是教育基本原则之一,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两种手段,若只是一味坚持赏识教育而摒弃惩戒教育,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以后也将难容于社会。那么,划分“麻将组”真的正常吗?合适吗?
  从政策环境的角度讲,在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公布小学生成绩和排名的要求下,如此分组实则是更严重、更恶劣的“排名公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对比某次考试后的具体排名,这种分组的指向性更强、暗示意义更甚,等于是给班里的学生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小朋友”贴上了“好”或“坏”的标签。在小学生正处于心智远未健全、自尊心愈发强烈的成长阶段的情况下,此举非但难以起到“正面鼓励”或“负面激励”的作用,更可能令小朋友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轻易崩塌。
  在教育实践中,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恪守的原则是——平等对待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全面充分发展。但操作中复杂性的一面则是,因材施教往往被误解、扭曲,就像“划分麻将组”这样的做法,往往也被喊成“因材施教”的名号。讽刺的是,很多学生家长也会被这种迷惑性所蒙蔽,为其摇旗呐喊。
  因材施教和“伪因材施教”的差别,其实是很明显的:首先,因材施教不存在高低等级之分,而“伪因材施教”往往千篇一律是按成绩分等级,充斥着不公正、不平等;其次,因材施教是通过对学生深度挖潜,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加以教育,“伪因材施教”则是通过分数生硬地划分出“优中差”,其结果往往会造成优的更优、差的更差。
  如今,开展素质教育早已成为社会共识,在此背景下,“划分麻将组”现象的出现尤其值得深思、警醒。应该看到,但在“分数指向”依然根深蒂固的教育语境中,这种教育思维、教育手段的存在,却又有其必然性。还是那些老话,在多元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以分数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不可能真正禁绝,各种划分手段最大的不同,或许也只是隐性或显性的区别。
  “划分麻将组”最大的意义,还在于警示和告诫:素质教育改革的宏大命题虽已喊了多年,但在相当范围内、相当程度上,细节上的落实依旧前路漫漫。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什么时候这种悖离公平的教育思维、教育方式真正绝迹于课堂了,那才是“大写的”好老师、好教育。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