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大观华夏·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城事
 
标题导航
换身“行头”就能读名校?
长征五号遥二任务进入倒计时
“问题电缆”事件11人被开除党籍
湖南南宋“龙窑”出土瓷器窑具
2017年04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换身“行头”就能读名校?
中介机构收几十万元让考生变华侨生



  “对不起,没能早点告诉你,其实200分就能上‘211’大学。”某教育集团推出的一组“对不起”营销广告,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华侨生联考一时风头尽出。一些华侨生联考培训机构称,要想让孩子参加华侨生联考,要通过办理菲律宾绿卡或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孩子获得华侨身份后,再去国外待两年,“出口转内销”,就能以低分上一本大学。
  参加华侨生预科班培训,学习英语
  办理移民签证手续,申请国外国际高中学籍
  在国际高中就读,进行专项联考课程培训
  培训机构对考生进行考前集训
  培训机构指导考生报志愿,参加全国华侨、港澳台联考
花几十万元 “土著”变“华侨生”
  “回山东老家读高中?就儿子的成绩,只能在专科徘徊。留在北京,则意味着无法参加高考。”高考临近,非京籍初三家长宋女士在北京四处打探华侨联考培训机构。当她来到北京三一树人教育办公室时,已有数位非京籍家长在这等候。
  该机构负责人向家长“揭秘”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简称全国联招)是“名校捷径”。他给每位家长发了一张宣传页,上面写满“985”院校近年来全国联招录取分数线,低得令人咂舌,吉林省某“985”高校录取分数线仅为400分。培训机构将全国联招直白地简称为华侨生联考。该负责人“指点”称,非京籍家长要想让孩子参加华侨生联考,要通过办理菲律宾绿卡或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让孩子获得华侨身份后,再去国外待两年,“出口转内销”,等坐到华侨生联考考场时,“土著”就变成了“华侨生”。“身份比努力更重要!”宋女士说。
  记者在某搜索引擎输入华侨联考这个关键词,找到相关结果约189万个,其中大部分网页为华侨生联考培训机构的广告。记者以家长的名义,暗访了北京三一树人教育、上海心叶教育、厦门侨安教育、深圳圆梦教育4家机构。
  2017年全国联招报名资格规定,华侨考生必须是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且最近4年(截至报名时间结束)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即按一年算,无须连续居住)。
  据了解,因菲律宾特别居留退休签证、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因操作方便、费用低,是国内学生“变身”华侨生的“跳板”。深圳圆梦教育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土著”变华侨生、参加联考的整个流程。第一步,每年8月至次年1月,在深圳参加为期5个月的华侨生预科班培训,主攻英语。第二步,在每年1至3月,办理移民签证手续,申请国外国际高中学籍,前往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市的国际高中学习。第三步,在国际高中就读,并进行18至20个月以上的专项联考课程培训。第四步,返回深圳培训基地,参加为期7个月的考前集训。第五步,协助学生报考、指导填报志愿、考前心理辅导,陪学生参加全国华侨、港澳台联考。
  据介绍,该机构目前每名学生收费27.6万元,包括3.6万元华侨生预科班培训费;5.8万元的华侨生办理费,主要包括移民办理手续费、咨询费以及菲律宾国际中学学籍注册费;14.6万元的在菲期间学习费,包括在驻马尼拉指定校区就读国际高中期间的学费、专项联考培训费;3.6万元的归国考前集训费。
  记者接连询问了4家华侨生联考培训机构,费用在32万至50万元之间,每家机构每届报考人数6人到近百人不等,而且报考人数在逐年增加。
身份决定命运 400分上“985”院校
  “200分上‘211’”“400分上‘985’”,华侨生联考真的像中介机构宣传口号一样容易?
  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询问华侨生联考难度,厦门侨安教育工作人员说:“25%初中知识点,30%高一知识点,35%高二知识点,10%高三知识点。我们这里的学生大多成绩中等偏下,走华侨生路线后,如果比较努力,考入一本院校没问题;只要能按时上课、完成作业,考入二本院校没问题。”工作人员称。
  总部设在广东教育考试院的中国普通高校联合招生办公室(简称全国联招办),从2011年开始(2015年除外),每年都会公布华侨生联考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记者查阅发现,分数线5年没有变过:第一批本科院校文史、理工类:400分。第二批本科院校文史、理工类:300分。预科在这个基础上减20分。艺术类、体育类院校(专业)为200分。
  在录取人数方面,根据中国侨网提供的数据,各学校有所不同,多者如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每年录取一两百人;少者如清华大学,每年只有约3人;同一所学校,录取线逐年变化,差别可能很大。北京三一树人工作人员解释,除了北大、清华、复旦大学等名校,以及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侨校外,很多内陆省份名校在华侨中的知名度不高,从而出现在全国联招中报不满的情况。
  据介绍,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大、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等6所高校,去年全国联招最低分数线为550分、480分、450分、450分、441分、420分。
  虽然很多华侨生联考中介机构一直宣传“100%一本率”,但港澳台华侨生联考的总体录取率并没有那么高。中国侨网称,最近3年,全国联招每年报名人数为4500—4700人,一本率29%,二本率36%,每年约有800至900人考不到300分。“真正在海外接受教育的华侨子女根本考不过大陆考生,真华侨名额被海外移民挤占了。”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表示。

出口转内销 华侨联考监管难
  “平时都在一个班上课的同学,临近考试,同桌的他摇身一变,成了华侨生。”刘海峰说,十多年前,这样的“华侨生”不在少数。因为当时没有在国外居住2年的限制,所以很多大陆考生都是在国内读书,临近考试才出去,换取华侨身份,2005年尤为严重。
  这条变身“路线图”大致是这样:报名,交纳十万元至数十万元后;培训,中间人在知名高校办班,给“华侨生”上课;“变身”,通过蛇头获得所谓的绿卡;考试,以“华侨生”身份参加联考。
  为给学生办理一份国外居住证明,“蛇头”往往安排学生到马来西亚、老挝和越南等国,“旅游”两天到一周。为堵住这个漏洞,2006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办对华侨生全国联招报考资格进一步明确,要求考生必须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最近4年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
  该政策“杀伤力”巨大,据媒体报道,2006年上海地区全国联招入学考试华侨生仅有不足30人,回落至2004年的20多人的规模,而2005年该考点华侨生为103人。但培训机构很快找到了破解国外2年居住限制的门路,造成华侨生数量又出现增长。“通过这种投机取巧取得华侨身份的考生,虽然不合理,但却是合法的。”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政协原委员杨一平表示。
  对于目前华侨联考的“漏洞”,参与录取高校和组织者联招办是否知情?记者以家长身份进行了咨询。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招办明确表示,第二家园计划不属于长期或永久居留权,通过者无法仅凭该项目以华侨生身份报考学校。
  记者接连拨通了厦门大学招办的电话,工作人员介绍说,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全国联招报考资格,该校不做审核。只要厦门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认可,能在该部门报上名,该校就会认可。
  记者拨通了全国联招办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也有考生向该机构反映过该问题,他们已经了解该情况,并已将该情况汇报给了教育部。“不是我们不管,而是政策没改的话,我们是没办法限制他们的。”该工作人员表示,按照现行全国联招简章,报考人员持有、满足中国护照、外国长期居留权、报名前4年中累计2年在国外居住、高中三年成绩、高中毕业证书等资料、条件,就可以华侨生身份报考。
  “我们是没办法判断出哪些考生是通过中介报名的。”该工作人员以通过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报名的考生举例说,该机构目前只能看到该考生是马来西亚华侨,但无法分辨该考生是真华侨,还是通过中介操作的身份。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