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媒体曝光云南昆明三市街在整治露天盲人按摩活动时,有城管嬉笑“遛”盲人。5月26日,云南省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布完整视频资料,五华区城管综执局在利用小音箱播放规范、劝导录音时,一名男性盲人辱骂执法人员,并欲抢夺播放宣传语的小音箱,扬言要摔烂音箱。 (5月26日中国之声)
城管当街嬉笑“遛”盲人,乍看这则新闻,网友便习惯性地将其视为又一起城管不文明执法事件,各种批评、责骂随之而来。 网友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惯性思维,是因为之前关于城管执法负面报道见得太多。从城管“踩人头”,到殴打孕妇事件,这些报道逐渐让城管成了暴力执法、不文明执法的代名词,“弱势”的摊贩也成了网友声援的对象,以至于之后只要出现城管与摊贩的争端,网友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偏向摊贩,将城管置于对立面。 然而,就在网友的骂声风生水起之时,事实真相也浮出水面。城管嬉笑并非在“遛”盲人,而是对盲人进行劝导的过程中,这名盲人行为过于冲动,不仅辱骂执法人员,还想抢夺播放宣传语的小音箱,甚至扬言要摔烂城管的小音箱。在盲人抢夺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四处躲闪,才造成了“遛”盲人的假象。至于其他队员的嬉笑行为,确实有失严肃性,但并无取笑盲人之意,不值得小题大做。 面对真相,责备当地城管的网友被“打脸”,当地城管也总算洗脱了冤屈。 真相还原固然值得庆幸,然而反思不能就此“剧终”。正常执法被冠以不文明执法的罪名,还受到舆论的谴责,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 不可否认,当地媒体截取视频片段误导了网友,但网友对城管形象的“思维定式”和“标签化”才是城管“遛”盲人事件发生的根源。 在笔者看来,还原真相只能为这次的时间洗白,以后再有类似事件,城管还会蒙受冤屈。因此,扭转部分民众对城管的偏见才是当务之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近几年城管不文明执法的新闻越来越少,文明执法、柔性执法成为各地城管部门的共识,我们怎能还戴着有色眼镜,用老眼光、旧思维来对待呢? 民众是时候撕掉贴在城管身上“妖魔化”的标签了,从文明执法的角度重新审视,别一遇到事就对其口诛笔伐。当然,要消除这一偏见,除了需要民众改变思想,城管部门也得继续人性化执法,通过文明、透明的执法树立起良好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