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副刊·心灵憩园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第04版
要闻/时评
 
标题导航
三天可见的权限
吃包子喝粥
逆风的地方更适合飞翔
兵家青州
2017年06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包子喝粥



  □司葆华
  许多年以前,能到集上吃包子喝粥绝对算隆重犒赏,当时村里人认为,那些大干部生活真是好了去了,除了整天不断包子、油条,还有香气直冒的热粥,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那时候两口子拌嘴生气,通常男人就余恨未消地来到集上,决心吃一顿包子,算是对家里那个娘们儿的快意报复。当然不管一路上这个想法如何发酵,一旦到了包子铺前就开始动摇,一点点打消。
  镇上的几家包子铺要么招牌时尚新潮,比如某某店加盟连锁;要么名号沧桑古旧,比如某某家传包子老店等等。大伙可不管这个,合胃口了,口味便自觉自愿地被格式化,对别家店铺心生排斥。
  老赵家包子铺子承父业,据说打爷爷辈开始至今,断断续续已历三代,每天顾客盈门,名头最响,招牌最硬。赵家包子品种相当单一,打一开始是煎包,到现在还是煎包。在几乎所有包子铺都花样迭出的时候,赵家包子仍靠当街那只爷爷辈留下的平底大铁锅,每天日出而作,油烟蒸腾里,热油吱吱作响,一锅锅包子煎出来,金黄油亮,香气袭人。老赵家包子抢手,九点半便封炉子关张,闭门谢客。钟点掐得准,规矩守得死。
  因此只要想吃上赵家包子,就要早早过去,自个儿操着馍筐、盘子等物什耐心等候。大伙把包子锅围拢得密不透风,心里一边计算着包子出锅的时辰,一边警惕着周围的人可能会随时先下手为强。熬人的等待终于结束,包子在撩人的香气里出锅,大家两眼放光,一哄而上,个个手疾眼快地争抢。场面没法掌控,老板在包子被一抢而空之后,再让各位重新报上数来。烧饼吃刚下炉子的,包子吃刚出油锅的,都是讲究入口的酥脆。滋滋冒油的包子烫得龇牙咧嘴老吸溜,冲口香。脆脆地咬着包子,呼呼地喝着粥,再佐以两口开胃的腌青椒和拌小菜,那真叫一个滋润自在。口味重的要上几瓣蒜,咯喽咯喽嚼几口,直吃得额头冒汗,痛快舒坦。
  所谓吃包子喝粥,这喝粥也有讲究。小镇人对一碗好粥判断标准是“一喝一个窝儿”“插根筷子都不倒”,说的是店家厚道实在,用料足够,粥不但磨得够味,而且够稠。这样的粥喝起来刺刺溜溜的,既有节奏,又有余韵。吃包子喝粥,那种滋味的地道,能存留在小镇人味蕾上,缠绕盘桓,余香不绝。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