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速读潍坊·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我市成首批国家食安示范城
2017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成首批国家食安示范城
  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市食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向市民免费发放食安宣传材料。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暨双安双创授牌仪式举行
  6月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暨双安双创授牌仪式上,潍坊市被正式授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副市长李平代表我市参加授牌仪式。在当天进行的“双安双创”成果展上,我市食安创建成果受到与会人员的赞扬,并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肯定。近年来,我市坚持“发挥市场机制、推动社会共治”的“让市场管市场”食安治理理念,探索用市场思维破解食安监管难题,趟出了一条“党政综治、部门合治、行业自治、业态整治、社会共治”五治并举的食安共治之路,构建起了政府监管有力、社会监督有序、企业诚信有度的食安共治格局,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趟出“五治并举”食安共治之路
  当天的授牌仪式上,潍坊市副市长李平郑重接过了写着“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牌子,这是对我市近年来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所做努力的充分肯定。2016年3月,全国人大到潍坊视察调研时,认为我市“‘让市场管市场’的脉向定位符合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向”,并要求潍坊“要继续引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新风尚”。
  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领导和时任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批示,都充分肯定了我市快检托管、阳光厨房、“双四”宣教、诚信联盟、高毒农药管控等一系列“用市场思维破解食安监管难题”的创新性做法,这在全国是首创。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重大机遇,围绕“破难题、闯路子、探模式、建机制、求实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推动社会共治”的“让市场管市场”食安治理理念,探索用市场思维破解食安监管难题,趟出了一条“党政综治、部门合治、行业自治、业态整治、社会共治”五治并举的食安共治之路,构建起了政府监管有力、社会监督有序、企业诚信有度的食安共治格局。
  同时,我市食药监部门与农业部门初步建立了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落实了食用农产品协同强制抽检制度;与教育部门建立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共管机制;各相关监管部门均与公安部门建立了行刑衔接机制,资源共享、案件合查,形成了齐抓共管局面。在全市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两年抽验重点食品近十万批次
  “检测跟着风险走”,这是我市食安抽检坚持的理念。近年来,我市落实最严监管,防控食安风险。2015年、2016年市县两级抽验各类食品分别为42681批次、52816批次,相当于每千人口4.6批次和5.7批次,较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之前增长了近五倍。
  按照这一理念,两年内,我市重点抽验肉、菜、禽、蛋、奶等菜篮子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50931批次,占抽检总量的53.3%,检验项目覆盖毒死蜱、甲胺磷等61个常用农兽药品种,发现不合格产品384批次,全部依法处置。建立了79人的职业化检查员队伍,编制《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点分析与防控措施手册》,盯紧行业“潜规则”等主要风险,加大“双随机”检查、飞行检查、暗访督查的频次与力度。2015年以来全市共检查各类食品业户22万多家次,查处各类食品案件11636件,打掉制假售假窝点78个,关停无证经营业户767家,对588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形成强力震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安城市创建工作,为夯实监管基础,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严格落实县市区“属地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形成了市县联动、部门合治的齐抓共管局面。本着“食安工作需要什么就保障什么”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近两年食安监管经费分别增长62.9%和34.7%,均大幅高于同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县级实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明确将保障食药安全作为首要职责,70%的人员力量用于抓食药安全工作。
  目前,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达5263人,较创建前增加753人。全市所有村居均设立协管员,报酬由市县镇三级财政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形成牢固的监管网。2015年以来,全市共投入8.65亿元,用于检验检测体系和镇街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装备条件。
食品经营者必须持证上岗
  6月1日,经营户张云艳领取了我市首张山东省食品小作坊餐饮登记证,食品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饭店、小摊贩、小饭桌、鲜奶吧“六小”业态经营者必须向辖区食药监部门申请登记证,我市向“六小”业态监管逐步规范迈出重要一步。
  针对食品“六小”业态,我市分别制定监管办法、明确行为规范,通过实施备案登记、统一标牌公示、限时定点经营、引导入驻园区集中等措施综合治理,有效提升了集约化、规范化水平。
  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我市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工作,选定第一批20家超市开展创建试点,现已完成创建单位自评、社会满意度问卷调查和综合评价打分等工作,下一步将全面开展完善提升工作,切实打造“放心肉菜示范超市”。
  另外,我市还建立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新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9处,集中处理病死畜禽2.1万吨,基本实现了全市收集、处理全覆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立,日均收运处理量超过200吨,覆盖中心城区90%以上的餐饮单位,未发生以“地沟油”等形式回流餐桌的案件。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餐饮质量
  为有效破解食安监管难题,我市创新实施快检托管全覆盖,严把食用农产品入市关,开展快检151万多批次,对发现的458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及时予以处置;建立“透明快检”信息平台,实现所有快检室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和网络视频直播。在快检室开设“免费窗口”,实施“你送我检、政府买单”,2015年以来消费者先后送检果蔬2673批次,发挥了“小窗口”撬动“大监管”的倍增效应。推动诚信联盟建设,全市共组建各类联盟组织1.8万个,既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诚信自律水平,又解决了业户众多、难以监管的问题,实现集约监管。
  我市建立了高毒农药政府储备和经营告知制度,出台了潍坊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潍坊市禁用限用剧毒高毒农药条例》,有效管控了高毒农药经营使用。推行全面“信息开放”,及时向社会公开所有监督检查、稽查案件和抽检结果信息,激发了市场扶优汰劣功能,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极大提升了监管效能。
  为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我市推进“清洁厨房”工程,统一餐饮工具色标管理、供货档案管理和食品安全保证公示,抓住进货、操作、人员健康三个关键点,规范餐饮环节监管,共创建“清洁厨房”7716家。
  另外,我市实施“明厨亮灶”工程,覆盖到全市95%以上的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同时,利用广电网络对所有学校食堂、重点餐饮单位后厨实施远程监控和电视直播,让市民参与监管。施行“阳光开放”行动,督促1.2万家餐饮业户悬挂《食品安全公示牌》,公示证照、原料进货票据、健康证等,让消费者监督,倒逼业户自律。创建以来没有发生学校、幼儿园食物中毒事故。
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82.8%
  《打开舌尖上的问号》这本书几乎成了潍坊市民的必备书,用近200页的内容介绍了肉类、海鲜、调味品、蔬菜等九大类食品的辨别方法,几乎涵盖了百姓餐桌上的所有食品,同时列举了100多种食品的危害预防方法,非常实用。这是市食药监局花半年多的时间编写的,向市民免费发放,该书到大街上发放时立刻被市民一抢而光。
  为加强食安宣传,我市创新构建以网络、电视、咨询电话、广播喇叭为载体的“空中四条线”和以每个村居一条宣传街、一个文化大院、一个公示栏和一张服务卡为阵地的“地上四个一”基层食安常识“双四”宣教模式,大力宣传食安科普常识,着力培养“明白的消费者”,现已覆盖全市95%以上的村居。制发光盘和磁带2.2万盘,发放食安常识手册《打开舌尖上的问号》13万册,深受百姓欢迎。创新社会化宣传模式,委托社会机构通过文艺汇演、有奖问答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食安常识“八进”现场宣教活动,极大提高了公众食安科学认知能力、辨假识假能力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为潍坊市民,能深深感受到食品安全城市的建设氛围,走在市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关于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宣传画或者标语。在小区、商圈、户外宣传栏和广告屏上,处处可见食品安全宣传标语和食品安全知识,人民广场上常年摆放着100多块食品安全知识展板,让市民随时随地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食安城市。
  三年来我市食品安全合格率由95.2%提升到98.8%,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由69.4%提升到82.8%。同时,群众咨询和投诉举报数量每年增幅都超过50%。据省测评,2016年底我市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度达95%、支持率达100%。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巩固和深化创建成果,持续创新创优,全力抓好各项监管措施在基层的深入落实,继续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文/图 本报记者 陈静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