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速读潍坊·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砍人后跑路十年 终落法网
大家帮他们找找回家的路吧
2017年07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救助管理站发布六条在潍滞留人员信息
大家帮他们找找回家的路吧



  本报讯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被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长期滞留在救助站内。这些受助人员大多无法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因此难以和家庭取得联系。为了帮助这些受助人员回家,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希望能借助本报发布寻亲信息,为在潍滞留人员寻找回家的路。
  6月29日,记者跟随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市区一家托养机构,一名50多岁的男子正拄着拐杖在走廊闲逛。他留着板寸短发,眉毛很淡,鼻梁较高,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精神。记者跟他交谈时发现,他思维非常清晰,自称叫李忠臣,从小随家人在东北生活,有一手打铁锻造的好本事。1月15日,市中医院工作人员将他送至市救助管理站,如今一直安置在该托养机构。尽管救助管理站多次帮助其寻找家人,但没有找到与他信息相符的住址。
  与李忠臣一样被临时安置在此的还有一名患唐氏综合症的男子,于3月3日由坊子区恒安派出所护送至市救助管理站。他眼距宽,鼻根低平,平时就喜欢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喜欢用手摆弄纸团。“平时他很安静,问什么都不说。”该托养机构的工作人员说,还有一名80多岁的老人被安置在此处,她于4月27日被市中医院送至市救助管理站。这位老人头发花白,非常健谈,称自己的丈夫曾经参加过某知名战役。她有侄子,市救助管理站根据老人的线索去寻找过,但没有找到老人的家人。
  之后,记者又来到市区某医院,见到了三名因精神问题暂时被安置在该院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这名男子刚被发现时脖子上围着一个红围脖,头戴越野帽,浑身脏兮兮的。”该院的工作人员说,这名在2月5日被潍城区于河街办送至市救助管理站的男子初来时情绪暴躁,如今在市救助管理站的定期看望及照料下,不仅情绪稳定,而且体重见长,只是平时不爱说话,至今未得到识别身份的有效信息。
  另外还有两名女子也被安置此处,她们分别于2016年12月31日和2016年11月1日被潍城开发区派出所和峡山区王家庄街办送至市救助管理站。年长的女子额头有一簇白发,双眼皮,四十多岁。年轻的女孩牙齿不整齐,鼻梁较低,皮肤白净,看上去二十多岁。如今两人情绪稳定,未得到识别身份的有效信息。
         (本报记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