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热看环球·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俄欧“斗法”
六成英国人想保留欧盟身份
德设指挥中心防G20网络遭袭
卡塔尔拒绝断交国13点要求
叙汽车炸弹袭击致8死20伤
美国女主播指控白宫“恐吓”
2017年07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俄欧“斗法”



  因为不满欧洲委员会制裁,俄罗斯近日决定不再缴纳参加这一组织的会费。俄罗斯是该组织的大“金主”,每年会费高达3300万欧元。此外,鉴于认定明斯克协议的执行情况仍不理想,欧盟决定再次延长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欧俄矛盾非一日之寒,欧洲对俄制裁难在短期内取消,俄欧关系或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为争取权利,俄拒缴欧洲委员会会费
  俄罗斯外交部6月30日发表声明宣布,俄罗斯将不再缴纳2017年的剩余会费,直到欧洲委员会“无条件”恢复俄罗斯代表团的所有合法权利。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当天亲自打电话给欧洲委员会秘书长托尔比约恩·亚格兰传达此事。亚格兰的新闻秘书告诉媒体记者,秘书长最早将于下周与外交部长理事会讨论此事。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报道,俄罗斯今年早些时候已将全年三分之二的会费汇到欧洲委员会户头,欠缴的会费有1100万欧元。俄罗斯每年贡献的会费占欧洲委员会财政预算的7%。
  最先透露俄罗斯拒缴会费的是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他上个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国家杜马已经设卡阻止相关转账。此前多名俄罗斯官员放出风声称,俄罗斯正考虑减少向欧洲委员会缴纳会费。
  俄罗斯与欧洲委员会的矛盾肇始于2014年。当时欧洲委员会议会因不满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所持立场,剥夺了俄代表团的表决权、在欧洲委员会领导机构中工作的权利以及参与监督大会活动的权利。欧洲委员会2015年和2016年两次延长了这一制裁。
  为表示抗议,俄罗斯代表团成员此后缺席了所有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俄罗斯在2016年的国家杜马选举中也未邀请欧洲委员会监督员,而是邀请了上海合作组织等其他国际组织的代表。
  欧洲委员会是一个全欧范围的组织,共有47个成员,总部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俄罗斯于1996年加入这一组织。
欧盟延续制裁,俄延长反制裁措施期限
  欧盟6月28日决定再次延长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至2018年1月31日。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30日签署总统令,将针对西方国家的反制裁措施实施期限从2017年年底延长至2018年12月31日。
  2014年7月,欧盟以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制造不稳定”为由对俄实施经济制裁。随后于同年9月扩展了经济制裁内容,并多次延长制裁期限。作为回应,俄罗斯对欧盟采取了反制措施,主要包括限制进口欧盟农产品。
  欧盟对俄经济制裁主要针对金融、能源、防务和军民两用产品领域。其内容包括:限制俄罗斯3家能源企业、3家防务企业、5家国有金融机构及其主要控股子公司进入欧盟初级和二级资本市场等。
  针对欧盟延续经济制裁的政策,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6月29日表示,对欧盟延续非建设性的对俄政策感到遗憾。俄罗斯计划把针对欧盟的反制裁措施延长至2018年底,这是被迫之举,俄将借此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包括一些经济产业。
  俄罗斯一直强调,经济制裁是一把双刃剑。俄副外长梅什科夫说,欧盟延续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不能实现其对俄政策目标。由于俄罗斯限制进口欧盟农产品,欧盟国家经济因对俄实施制裁遭受的伤害更大。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俄罗斯强调要采取对等原则,但不大可能对欧盟延长制裁作出过于激烈反应。当前,俄经济正缓慢步入增长期,俄方希望为经济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愿意推动俄欧关系正常化并深化经贸合作。
欧俄矛盾关键是明斯克协议,关系难改善
  当前,俄欧矛盾的关键问题是明斯克协议。在欧盟看来,俄罗斯是明斯克协议的签署方,保证协议得到完全执行是取消对俄制裁的唯一途径。俄方则认为,把制裁与明斯克协议挂钩是荒谬的,俄不是乌国内冲突的参与方,未履行明斯克协议的是乌克兰政府,乌方没有把实施宪法改革、给予民间武装控制区特殊地位和举行地方选举等协议条款提上日程。
  可以预见,在明斯克协议问题上,俄欧双方的互不信任、相互指责局面短期内难获改变。而从根本上来说,俄欧关系难以改善的原因在于,双方发展的战略目标迥异。
  俄罗斯社会组织“联合青年阵线”领导人什利亚明说,延续制裁意味着欧盟完全忘记了欧洲自身的经济利益,继续屈从于美国,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也是想影响2018年举行的俄罗斯总统选举。
  分析人士认为,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欧盟没有扩大对俄制裁。但从政治和战略利益考虑,欧盟也不大可能很快取消对俄制裁,否则就意味着接受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事实。虽然欧洲是俄外交的传统优先方向,欧盟也需要在能源、反恐和难民危机等问题上加强与俄罗斯协作,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俄欧双方“斗则两伤”的局面仍将延续。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