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评 |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36种高价刚需药纳入医保,包括18种肿瘤药 7月19日,人社部宣布36种高价刚需药品经谈判成功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这些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 多种肿瘤靶向药位列其中 此次纳入医保目录的36种药品,包括31种西药和5种中成药。西药中有15种是肿瘤治疗药,覆盖了肺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淋巴瘤、骨髓瘤等癌种,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多个社会比较关注、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靶向药位列其中。 其他药品分别为治疗心血管病、肾病、眼病、精神病、抗感染、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药物,以及两种罕见病药品即治疗血友病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重组人干扰素β—1b。 中成药中有3种肿瘤药以及2种心脑血管用药。此外,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充分体现了对医药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列入谈判范围的西达本胺、康柏西普、阿帕替尼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药品全部谈判成功。31种西药中有22种进口药和9种国内药。 最高的降价幅度达到70% 与2016年的平均零售价相比,纳入医保目录后,这些药品的平均价格降幅达到44%,最高的降幅达到70%。 此前这些药品临床价值高但价格较贵,患者负担重。如乳腺癌靶向药曲妥珠单抗,2016年国内市场价格为每单位24500元,患者一年要负担13万元左右。曲妥珠单抗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后的支付标准降至每单位7600元,降幅为68.98%。考虑到进入乙类目录后,医保基金将支付70%多的费用,患者个人负担的费用按照各地不同报销政策,最低自付比例在2成左右,每单位只负担约1500元。 目前规定的支付标准有效期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有效期内,如果有仿制药上市,人社部将根据仿制药价格水平调整相应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 据《人民日报》 此次进入目录的部分药品 药品名称 医保支付标准 平均零售价 降价幅度 注射用黄芪多糖 278元(250mg/瓶) 705.08元 60.57%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630元(15mg/2.4×10 5 U/3ml/支) 1126元 44.05% 重组人脑利钠肽 585元(0.5mg(500U)/瓶) 1250元 53.20% 氟维司群 2400元(5ml:0.25g/支) 5534元 56.63% 尼妥珠单抗 1700元(10ml:50mg/瓶) 3680元 53.80% 贝伐珠单抗 1998元(100mg(4ml)/瓶) 5398元 63% 厄洛替尼 195元(150mg/片) 657.1元 70.32% 利妥昔单抗 8289.87元(500mg/50ml/瓶) 19950元 58.45% 曲妥珠单抗 7600元(440mg(20ml)/瓶) 24500元 68.98% 利拉鲁肽 410元(3ml:18mg/支,预填充注射笔) 878元 53.30% 雷珠单抗 5700元(10mg/ml 0.2ml/支、10mg/ml 0.165ml/支(预充式) 9800元 41.84% 来那度胺 1101.99元(25mg/片) 2804.05元 60.70% 硼替佐米 6116元(3.5mg/瓶) 13635元 55.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