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速读潍坊·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建军90周年特别报道

第04版
建军90周年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吹响建设“四个城市”新号角
2017年07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吹响建设“四个城市”新号角



我市昨日召开动员大会
  本报讯 7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四个城市”建设动员大会,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三四七”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以及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决议精神,专题部署“四个城市”建设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有关方面迅速行动起来,加快“四个城市”建设,推动全市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为顺利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会议要求,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全市上下形成建设“四个城市”的高度政治自觉。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要扎实推进“四个城市”建设,着力打造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质城市。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四个城市”建设的全局意义,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扭住不放、全力突破,为全面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建设“四个城市”是本届市委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四个城市”建设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有具体指标目标,有具体项目任务,有评价考核评估,必须把时间打紧,把措施抓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确保“四个城市”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建设“四个城市”有机遇、有基础、有共识,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产业转型、城市转轨、动能转换加速推进,我市一批关键项目纳入全省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方案,形成新的重大机遇,我市产业基础好,发展势头旺,文化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居民生活品质加快提高,“四个城市”建设是全市上下的共同夙愿。要保持潍坊人特有的创业激情、争先锐气、大市豪气,坚定信心,满怀信心,努力开创“四个城市”建设新局面。
  会议强调,建设“四个城市”,总的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三四七”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坚持国际视野、国内一流、潍坊特色,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三生”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城市转轨、动能转换,全力打造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质城市,推动全市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加速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
  会上,市委宣传部、市委改革办、市发改委、寿光市、青州市、歌尔集团、高密市夏庄镇、奎文经济开发区南屯社区、潍坊腾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先后表态发言。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和各镇街设分会场。
        (记者 刘燕)

◎新闻延伸
全力推进文化馆群建设,提升知名度
  加快建设文化名市,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按照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我市将全力推进文化馆群建设,规划建设市博物馆群、美术馆群、名人馆群、莫言文学馆和锦绣潍坊等文化设施,这也是文化名市建设的龙头工程。经过前期7轮规划论证,文化馆群选址在高铁新片区和站南广场片区。下半年,将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好馆群修建性详细规划、单体设计、施工图设计、征地拆迁等工作,倒排工期,挂图作业,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
  着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深入挖掘我市古城特色,围绕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遗存等,合理规定保护范围。将保护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彰显文化特色,作为重要的城市设计原则,融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之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做到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
  着力争创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创建过程中,要深度挖掘、广泛传播潍坊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打造具有潍坊特色的民间艺术传承发展品牌,通过组织举办中国潍坊民间手工艺博览会、“一带一路”民间手工艺博览会等特色展会,不断扩大潍坊民间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
  同时,要积极做好文化名市的对外宣传,整合传播力量,突出经验亮点,营造浓厚氛围,不断扩大潍坊的影响力、吸引力。加强对潍坊“名人、名胜、名牌、名品、名馆、名典、名事、名企、名论”的宣传,开展好“拍潍坊、画潍坊、写潍坊、唱潍坊”等系列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介潍坊,讲好潍坊故事,传播潍坊声音,不断提升潍坊“文化名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激活六大活力要素,规划31个项目
  活力城市是城市发展质量效益、速度结构的综合表现形态,是对城市成长性、健康度、影响力等的形象概括。打造“活力城市”是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更高质量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着力打造活力城市,以“走在前列、起好带头作用”为坐标定位,对标学访深圳、杭州、青岛等先进活力城市,结合我市发展实际,把活力城市体系确定为经济活力、创新活力、创业活力、金融活力、开放活力、社会活力六大方面。
  围绕激活六大活力要素,以规划计划提出的31个核心支撑项目为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抓战略平台,加快建设农业十大创新基地、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十大未来产业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飞地经济”试验区等战略平台示范支撑带动作用,不断激发新动能。抓特色园区,加快科教创新园、歌尔智慧城、金融小镇、特色创业小镇等特色园区建设,创出活力新优势。抓重大项目,全力推进山东海洋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资本市场千亿融资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有效集聚新
资源。抓支撑储备,调动发挥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创造性,再谋划一批新平台、新园区、新项目,为活力城市建设再添新动力。
放在全国坐标系中谋划和推进
  我市把产业强市、品质城市建设放在全国坐标系中谋划和推进,坚持全球视野、国内一流、潍坊特色,通过广泛寻标对标,确保所定目标在全国立得住、叫得响,指标体系国际通行、国内认同,并且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估。产业强市、品质城市的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后,我市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颇下功夫,卓见成效。
  我市对“产业强市”7大类29项任务和“品质城市”5大类21项任务,分别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实行台账式管理,明确落实时限,完善配套措施,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主体责任网络,确保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有效落实。
  着力打造品质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打造产品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形象优秀、生活优越的城市品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五宜”城市。建设品质城市,大处方面要搞好大规划、构建大格局、构建大交通、开发大片区,细处方面要打通微循环、开展微整治、规划打造好微空间;硬件方面要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建设“双修”城市、完善城市配套,软件方面要加速实现智慧化、便利化、诚信化、国际化;既要注重外在感观,更要注重广大市民的内心感受,要治污减排、植绿增绿、注重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外在美,更要打造平安潍坊、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关注市民疾苦、充分尊重市民主人翁地位,不断增强市民的认同度、归属感、自豪感。
  本报记者 刘燕
文化名市
  全力推进文化馆群建设。
  着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着力争创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活力城市
  以“走在前列、起好带头作用”为坐标定位,把活力城市体系确定为经济活力、创新活力、创业活力、金融活力、开放活力、社会活力六大方面。
产业强市和品质城市
  对“产业强市”7大类29项任务和“品质城市”5大类21项任务,分别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实行台账式管理,明确落实时限,确保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有效落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