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日,就河南永城市长李中华在老城区“污水河”中游泳一事,永城市委宣传部回应称,照片拍摄于8月1日上午,目的是检验水质,系正常工作照,并非摆拍。李中华曾在一年前与市民约定,对老城区一条污水河进行治理,并将赴河内游泳。如今一年期限已满,李中华与多名相关负责人下河游泳,此举系“赴约”检验水质。 (8月2日《新京报》)
“正常工作照,并非摆拍”,从当地宣传部门的回应中不难发现,这次市长下河游泳遭遇了来自坊间“摆拍”“作秀”的质疑。 其实,对于“下河游泳验水质”,这位李市长并非第一个吃螃蟹:2013年8月,江苏南通市委书记下河游泳,检验当地濠河治理情况;2014年8月,浙江15环保局长横渡兰江,用行动表达治水决心;2015年8月,广州市长陈建华率2000人横渡珠江,宣示保护母亲河……彼时,都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也无一例外地遭遇舆论不同程度的“作秀”质疑。说到底,舆论如此反应,只能说明下河游泳的市长太少了,各地适合游泳的河流太少了。 事实是,永城老城区这条“污水河”几年前是名副其实的臭水沟,百姓苦不堪言。去年7月,时任常务副市长的李中华现场办公,下定决心治污,并做出一年后用身体检测的承诺。经过一年的治理,通过采取雨污分流、河道硬化、绿植护坡、植莲养鱼、引水冲河等措施,实现了“活水绕古城”的夙愿。经环保部门水质测验,水质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实现了预期目标。此时,市长带领相关人员用下河游泳的方式显示治水成效,证明其底气十足。 可以说,市长下河游泳至少有两个目的:一来是为践诺。既然一年前答应市民要治理污水河,并且下河游泳,那么,现在下水就是为了兑现诺言。不管河水治理得如何,要想取信于民,就必须下去;二来是为检验河水水质。既然说经过一年治理,现在河水水质变好了,那么,市长“以身试水”,就是对水质变好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客观来说,市长下河游泳确实不该被简单粗暴地定义为“作秀”。正如有网友所言,如果这也是作秀,那这样的作秀也是多多益善,最好每个地方的一把手、二把手,都能到辖区的河里游上一遭。这也说明,很多网友对市长能够下河游泳是持肯定和赞同态度的。 实际上,现在许多河流尽管年年整治,但是或成效不大,或污染依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可游泳”,尤其是“领导下河游泳”,尚未成为河水治理好的标准。毕竟,对于官方的治理标准,群众并没有多少“既视感”。 对于感性的网友来说,检测水质的标准,既不是文件里、会议上的漂亮承诺,也不是一组组的枯燥数据,而就是市长们敢不敢跳下河。只要市长跳下河畅游一番,水质如何自然一切尽在不言中。正因如此,才有人屡屡提出要市长、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甚至还有掏钱悬赏者。可以说,“领导下河游泳”已经成为公众认可的水污染治理标准。 从最近中央环保督察的情况看,环境治理形势仍任重道远,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假治污”“假环保”现象更令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真刀真枪治污,市长下河检测水质,显得更有必要。毕竟,“秀”既有以假之名的“秀”,也有以真之名的“秀”,对于“真秀”,公众大可不吝掌声。试想,假如越来越多的地方主政官员能下到治污河里游泳,何愁水环境治理不见成效?延伸开来说,不只环境治理,在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领域,领导们也应通过排队看病、挤公交车等“身试”,以获得下级书面报告所无法体现的直观感受,这对于问题的解决有利无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