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发烧友内心深处有个“英雄梦” 每个男人内心都有个“英雄梦”,小时候的琥珀总爱站家门口胡同里,脑袋上套个西瓜皮,手里拿根木棍,披着床单当披风,大喊“我是希曼,赐予我力量吧!”或许从那时候开始,“英雄梦”就种在琥珀心里。 “因为喜欢,就比较爱较真、爱研究。”且不说家中堆成山的轻兵器杂志和影视资料,单单是头盔、军服、军鞋、军包等各种穿戴装备就占了满满一间屋。“以前是在电视上看到,现在能穿在身上,那种感觉很奇妙。当然这都是在遵纪守法前提下买来自己把玩穿戴。”琥珀笑着说,特战单位装备特别又实用,设计理念永远领先。穿戴特战装备既能彰显自身个性化色彩,而且装备搭配也很随意且有效。 琥珀说,他平时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时,除了关注事件本身外,也会留意行动单位的装备使用特点、装备搭配。“特战单位的装备使用和搭配都是看似随意,其实都有规律可循的。”琥珀表示,比如拿外军特战单位来说,根据使用年代不同,任务属性不同,甚至同一个战斗小组里面的队员,除了制式装备以外,都各有特色。如今,我国的军警部队也慢慢配发了模块化搭载背心和快速反应头盔。琥珀认为,这是一个通过借鉴进而为我所用的不错范例,也是个国际化接轨的好的开始。宏观上,搭配规律是头盔、风镜、墨镜或者护目镜、拾音降噪耳机、模块化战术背心(简称MOLLE系统)、单兵电台或者双电台、夜视仪、防火防刮手套、防水多功能手表、多用途背包等。 琥珀虽然在装备穿戴上穿出了一套“时尚”,但这不是他最终目的,他要把平时收集的装备派上用场,而不只是束之高阁拿来观赏,各种野外生存、模拟对战,国内军迷活动上都会有他“酷帅”的身影。 “最疯狂的就是跑去国外靶场打枪,一天就打了一万多发,又过瘾又累。”他说,他多选择去菲律宾的马尼拉,泰国的曼谷、苏梅岛等地,那边靶场很多,场地比较专业,而且枪械种类多。现在国内陆续也出现了实弹射击靶场,有机会也去感受一下。 “人总要坚持点什么,这就是让我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事情。”琥珀说,作为军事发烧友多年,虽然也投入了不少钱,但是很充实很开心,学到很多有意思的军事知识,求生技能,接触了很多先进的军用装备,内心深处的“英雄梦”也一直在。 仿真军模旧化套装拼装了十几件 “我叫朱凯,跟朱德元帅是本家。”朱凯笑着说,当年差一点就入伍了,因为家里出了点变故,这是他一直以来的遗憾。做军迷是他离着军人梦最近的方式。 虽然没能如愿成为军人,工作以后的朱凯依然怀着向往军旅的心情,了解各种军事信息、参加各种户外活动、生存类游戏、关心国防事业。朱凯表示,他每天都要上军号网、百度贴吧枪炮世界吧、军事吧等网站APP浏览相关信息,学习军事知识。 “我主要喜欢阅读近代战争史。”朱凯表示,像是抗战中的淞沪会战、朝鲜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越南战争中的溪山战役,这些重大意义的经典战役让他震惊;解放战争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朝鲜战争中的黄继光,面对危难时刻能够毅然赴死,真的让他由衷地敬佩。朱凯说,虽然喜欢看战争史,但是并非是崇尚战争。“因为珍爱和平,所以回首战争。” 朱凯收藏的外军制服、武装背心有三十多件,还有各种背包、野外生存包、电台包等。“还有些海淘的,有些是军迷之间转卖的。”朱凯表示,他最喜欢做的就是手工组装各种坦克飞机的模型,如今家里的各种飞机类、坦克类以及战场场景类的模型多达十几件。据朱凯介绍,这些军事模型内容不一,有德军虎王坦克、以军AMX105坦克,苏军斯大林坦克、模拟1940年德军进攻巴黎击毁两辆法军坦克的场景、越南战争中美军缴获越军T55坦克然后被伏击的场景等等,这些模型造型逼真,让人叹为观止。 “模型这个东西磨练人的耐性,所有的模型都是自己组装拼接喷漆出来的,尤其是后期的喷漆,得模仿金属的那种锈迹,还要表达出战损的效果,往往一辆坦克得喷好几次自己才能满意。”朱凯表示,组装拼接模型的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一辆坦克往往有好几百个零件,他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做,基本两个月才能完成一套,但是每一次完成一件自己满意的军事模型,都会有莫大的成就感。 多年军迷生涯对朱凯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国情怀更深了。“没了解到战争的残酷之前,认为打仗是军人的事情,与老百姓无关,后来意识到,有国才有家。”朱凯坚定地表示。 高中时跑去参观海阳地雷战纪念馆 28岁的小伙阿风也是一位名符其实军事发烧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起历史有名的军事战争,如数家珍,说起兵法兵器,也是头头是道。高中时期,阿风就被小伙伴们奉为“军师”。军事迷家中绝对少不了军事书,在阿风家里,那两个军绿色的橱柜里,摆满了各种军事类的书籍,有讲兵器的,有讲兵法的,有讲战役的。许多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中,他重复看多少遍都不会腻,只要是沉浸在军事世界里,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 作为自身军迷,阿风自然不满足于浏览军事信息和图片,战争历史和军事影视剧资料停留在脑海中,向来喜欢旅游的他更喜欢跟着历史和影视剧走,探访这些红色革命地,从东北三省到西北延安,从台儿庄到遵义。 “不见鬼子不挂弦。”是电影《地雷战》中人人熟知的经典台词,对阿风说,台词基本倒背如流、连电影插曲都唱得溜。因为太喜欢,还是高中生的他一个人跑到烟台海阳,这个地雷战战役发生地,参观海阳地雷战纪念馆,探访赵疃地雷战遗址。“在这些静谧的小村里,不会让人想起这里曾发生过地雷战,曾经硝烟弥漫,曾经同仇敌忾。如今虽然硝烟已经散去,但是这份记忆和历史会一直遗留下来,身处其中还是会激动感慨不已。”阿风表示,在影视剧资料和教科书上看到的战争和历史,当你亲身走进这些发生地,感触更加深刻,更能体会到当地人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前几天看了建军90周年阅兵,阿风非常激动,“国家繁荣昌盛,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都是因为有我们英勇善战又可爱的军人们努力得来的,看到我们国家的军事力量如此发达,军官士兵们精神饱满,整个人都处于亢奋状态。”阿风笑着说。 训练豁出命时刻准备着为国效力 100米外一根直径5毫米的电线是什么样子?普通人可能连看都看不到,但在狙击手眼里,却是必须首发命中的目标。 2016年6月,在哈萨克斯坦主办的“金鹰—2016”国际特种狙击手竞赛上,一位中国军人迅速卧倒,举枪瞄准、果断击发,100米外一根直径5毫米的电线应声而断,用时仅17秒,以绝对优势获得该课目第一名,成为当之无愧的“王牌狙击手”。他就是北部战区陆军某特战旅特战四连排长王冰。脸庞黝黑的王冰,一身迷彩服,乍一看并不算魁梧,挽起袖子却露出发达的手臂肌肉。战友笑称他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八块腹肌和“人鱼线”等型男标配一应俱全。 “为什么要当兵?”“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电影《战狼》中冷锋如是说,而这位“90”后潍坊小伙也是感同身受。“之前爱看《士兵突击》《冲出亚马逊》等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有一种精神在感染着我。”王冰说,自己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后来王冰考入了大学,但是他觉得自己似乎离儿时的梦想远了,于是在大一时,做出了一个让他“不后悔一辈子”的决定——参军。 理想的丰满抵不过现实的骨感,入伍后,王冰被分配到解放军某基地进行训练,从大学宽松的管理模式一下子过度到严格的军事训练,令他特别不适应。“当时住的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小平房,冬天没暖气,很冷。许多次,都想过打退堂鼓。”王冰说,而想想当初入伍的初衷和梦想,他逐渐转变观念,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就会有希望,2010年4月,王冰通过了层层选拔正式成为一名特种兵。特种部队的训练是异常严苛的,射击、匍匐、格斗、滑降、潜水等,不仅内容广泛,训练强度也非常大。不过,王冰偏偏喜欢“自讨苦吃”。 有人说,特种兵是刀尖上的舞者。对王冰来说,训练时经常需要“豁出命”,各种关节损伤自不必说,有次低空跳伞训练时差点丧命。和平年代不打仗,但特种兵们从未松懈训练。2015年,王冰从军校毕业,由士官成长为一名年轻军官,将继续留在部队训练和工作。“将忠诚和勇气装入枪膛,射向敌人的心脏。”这是王冰勉励自己的话,他说要练好本领,时刻准备着为国效力。 军迷的心 穿上军装,是不少人的青春梦想。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是很多国人对军人气质潜藏的情怀。军迷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常被看作“很热血”代表,他们有较强的军人情结,喜欢军事文化,酷爱武器装备。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中国军事力量不断现代化与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 说到军迷,不光有军营里的铮铮男子汉,更多的是从没进过军营,但是对军队有着深厚感情的军事爱好者。他们时刻关注着我国国防建设、世界各国军队发展的最新动态,并聚集在一些军事论坛上交流心得、意见。他们不仅是军事资讯、军事模型、军品的狂热爱好者,也是国防宣传的积极参与者,更是国防建设的忠实拥护者,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将梦想照进现实的过程。 军迷们的故事虽然各有千秋,迷恋程度不一,但却有一颗同样的心——希望祖国强大,企盼世界和平。 文/图 隋炜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