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季,安徽合肥市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本以为会接到不少有关高温劳动保护投诉的合肥市蜀山区劳动监察大队,“意外”地发现没有一名劳动者通过任何方式投诉。蜀山区劳动监察大队开展了一次专项检查行动,结果发现不少问题:高温天气不停工;高温津贴发放情况差异较大,有的超过国家规定发放,有的则一点都没发。 (8月17日《工人日报》)
说到“零投诉”,难免会让人与“零问题”扯到一起,在有些部门的眼中似乎意味着“天下太平”。若不是一次检查行动,蜀山区劳动监察大队也会一直被蒙在鼓里。 既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为何当地劳动者们会“鸦雀无声”,一个吭声的都没有?一方面,部分劳动者对高温劳动保护的规定知之甚少,维权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在有些人看来,即便投诉,最终也只能是石沉大海,何必多此一举。当然,有人则是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饭碗”,担心投诉后遭到单位报复,为了高温劳动保护而被“炒鱿鱼”,无异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衡量利弊之后自然选择忍气吞声。 可见,“零投诉”实际上是对维权难“无声”的抗议。如果执法者读不懂劳动者背后的诉求,沉浸在“天下太平”的喜悦之中,那就大错特错了。 既然蜀山区已经发现问题,就应该为劳动者撑腰,消灭虚假“零投诉”生长的土壤。首先,面对违规问题,执法要真正长出“利齿”,让违规企业尝到苦头,责令其认真整改并加强对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而不是走过场,让劳动者的投诉“竹篮打水一场空”。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让违规的用人单位感觉到“痛”,才会出现真正的“零投诉”。 其次,要保密投诉者的个人信息,消除其被“秋后算账”的隐忧,让他们敢于拿起维权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当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光指望劳动者投诉,更关键的是,执法者要主动深入“虎穴”。 其实,不只是在劳动监察执法部门,长期以来,在个别地方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中,也存在不见举报不“撒鹰”的态度,“未接到一起投诉”成了炫耀执法成效的招牌。殊不知,这块招牌或许是执法不力的“举报信”。 “民不举,官不究”反映出的正是这种被动监管姿态,说严重点就是失职渎职,必须坚决摒弃。变坐等举报为主动监管,才是依法履行自身职责的表现,满足于“零投诉”,只会让投诉渠道沦为“空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