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蝎子豆的原料为黄豆。 |
|

|
|
二月二的早晨村民们都早早起床忙着“打囤”或“填仓”,祈盼来年五谷丰登。这一天还要扫炕沿、炒蝎子豆等。蝎子豆是孩子们的零食和甜点,在那个年代,一年也就炒一次,所以这一天孩子们尽情解馋,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一早起来打粮囤 祈盼来年好收成 早年,在潍北乡下的农家人,“二月二”这天都要早早起床,天刚刚放亮的时候,就开始打“粮囤”和“钱囤”了。此项小工程的大致程序是:家里的主人先轻轻地用簸箕从灶台底下端来草木灰,然后用两手捧着从指缝慢慢撒出,画出象征粮囤一样的圈儿,根据院子的大小,一般是三至五圈为宜。打好“粮囤”后,还要在“粮囤”的一旁画上梯子,梯子当然是越高越好。有的人家嫌自家院子太小,打的“粮囤”小梯子低,就索性到门外的大街上打“粮囤”。农家人通过打粮囤寄托对生活的希冀和美好向往,非常真诚地一边撒草木灰一边念叨:“二月二,打粮囤,粮满仓,钱满柜!”一边将小麦、豆类、高粱等用砖压好,防止被老鼠等小动物吃掉。 “钱囤”一般是打在正房里,在“钱囤”上压上五元或十元的纸币,也要用砖压好,以起到保护作用。 “二月二”这天,姥姥总是早早起床,在院子里用灶柴灰撒上一个个大大的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姥姥说那叫“打囤”或“填仓”,并在“囤仓”上画上“梯子”,越高越好,象征年内五谷丰登,仓囤盈满,吃都吃不了。然后,姥姥叫上妗子,有时还叫上笔者和弟弟们,一起拿起扫炕用的笤子围着炕沿边缘,边扫边念叨“二月二扫炕沿,蝎子蚰蜒都不见!”姥姥说,今年家中的毒虫从此就远离我们休息的地方了。 中午,人们把压在砖下的粮食和钱币收集起来,打“粮囤”和“钱囤”仪式就算完成了。农家人通过这种方式祈盼好年景、五谷丰登。
灶上飘来大豆香 乐了孩童解了馋 扫完炕,姥姥在土灶上甩着红糖和黄豆粒炒“蝎子豆”,一股股浓香扑鼻而来。笔者闻到香味跑到锅灶前,看到炒熟等不及凉下来就往嘴里送,吃一口,又脆又甜。姥姥说,只要吃了“二月二”炒的“蝎子豆”,身上就有了防毒功能,什么蝎子、蚰蜒的,见了你就会害怕,都会离你远远的。姥姥还把炒好的“蝎子豆”让笔者给东邻的大姨母和妗子送些去,并让笔者转告姨母和妗子:“‘二月二’这天,女人们千万不能做针线活儿,不能洗衣服,以免伤了龙的眼睛和龙皮。”笔者感到是那样的神秘和庄重。 早年在潍北乡村过“二月二”,老人们就提前早早打招呼,“二月二”千万不能吃面条和面棋,因为面条模样象蚰蜒,面棋长得像蝎子。所以,早年潍北乡下的农村,二月二早晨吃饭一般是水饺,就是生活困难时期,也是吃窝头,目的以避讳那些对人有攻击和伤害的小虫状的东西出现。 二月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炒“蝎子豆”。所谓“蝎子豆”就是用黄豆和红糖(或白糖)炒出的甜豆儿。炒“蝎子豆”的程序不是很复杂,一般选择粒大饱满的黄豆,用清水浸泡一个小时左右,把湿黄豆放在锅中翻炒,边炒边加糖。炒制过程中香气满屋,炒好后的“蝎子豆”不仅模样诱人,且清脆甘甜,爽口好吃,大人孩子都抢着吃。据说吃“蝎子豆”的寓意是人们把蚰蜒、蝎子都炒熟了,把它们的肉全部吃掉,使它们再也不能伤人了。 学生上课偷着吃 教室传出咯嘣声 对于孩子们来说,“二月二”最重要的事是能吃到“蝎子豆”,一年中也只有这一天才会吃到。孩子们的衣兜里装满了“蝎子豆”,在大街上比着吃,嘴上沾满了红糖的颜色。这时,有的大人从面前匆匆路过,见孩子们个个吃得嘴角成了褐色,忍不住大笑:“今天是‘二月二’了,是龙抬头的日子啊!轰轰隆隆的雷声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地复苏,万物行动!好啊,好啊!”孩童们或许受到启示,立马甩开脚步在大街上边跑边叫喊着“二月二,龙抬头,天上下雨地下流!” 最有趣的是小学生们把“蝎子豆”带到学校吃,由于“蝎子豆”大部分是用红糖炒熟的,黏黏的。所以,每个人的嘴巴上都像抹了一层薄薄的红油,模样有趣可爱。上课时间,有的学生经不住“蝎子豆”的诱惑,边听老师讲课边从口袋抓出一把偷吃。教室里不时发出阵阵“咯嘣咯嘣”声,老师听到后大吼:“谁在偷偷吃蝎子豆,给我站起来!”“咯嘣”声戛然而止,教室里笑声一片,连矜持的老师也忍俊不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