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评 |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我所了解的文化名市 曹东亚,曾任中共潍坊市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著有《潍县战役》一书,曾在《中共党史研究》、《山东党史》、《征集与研究》、《山东档案》等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参与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持编写的《中共胶东地方史》、《中共鲁中地方史》的撰稿工作并担任副主编,参与中共潍坊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潍坊地方史》、《中共潍坊党史大事记》等的撰稿工作并担任副主编。
19世纪中叶,英帝国主义以鸦片和炮舰打开了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之后,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便是红色文化的起点。红色文化产生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主导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红色文化的兴起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现象。潍坊地区的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相对较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大革命时期诞生 斗争中逐渐发展 民国时期,随着新思想、新文化的兴起,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传入潍坊地区。当地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在寻找救国救民之路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创建了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 据原中共潍坊市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曹东亚介绍,潍坊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中共寿(光)广(饶)支部,建于1924年4月,是山东省境内第一个中共农村支部,也是全国范围最早的农村支部之一。之后,潍坊地区又陆续建立了中共青州支部、中共潍县支部、中共寿光支部和中共高密城市支部。 就山东省来讲,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建立时间不是最早的,但发展速度堪称全省之最。至1927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下辖7个地方执行委员会,其中5个在潍坊地区。据中共山东省委1927年11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记载,当时全省约有共产党员1500人,其中仅潍县、益都、寿光3个县党员就达481人。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支援青岛等地工人反帝罢工斗争、开展农民运动、与国民党组织展开合作,使潍坊地区成为山东省共产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潍县一带,当时有“共产党的潍县”之说。 土地革命十年中 两次遭受到重挫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极端艰难、斗争异常残酷曲折的十年。十年间,潍坊共产党组织先后两次掀起农民武装暴动都遭到失败,付出了沉重代价。 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高潮发生于1928年秋。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先后发动了潍县大柳树暴动、高密与诸城交界的潍河暴动、昌邑饮马暴动,全部失败。第二次农民武装暴动高潮发生在1932年秋。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又发动青州郑母暴动、昌乐青龙山暴动和潍县固堤暴动,均告失败。 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实行凶残的屠杀政策,十年间潍坊地区近百名共产党员英勇牺牲。仅1928年至1931年,潍县县委就有3位书记倒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1932年秋青州暴动失败后,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陷入瘫痪状态。但是,共产党人没有被敌人的暴行吓倒,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自己的信念,前仆后继,努力重建共产党组织。到1936年秋,潍坊地区又重建了两个县级共产党组织。1937年上半年,共产党的支部已达10多个,党员人数恢复至百人左右。 潍坊地区红色文化的发展遭受重挫后没有止步,稍作停顿,又开始复兴。 全力投入抗战 逐渐成长壮大 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这期间,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全力以赴投入抗日武装斗争。 曹东亚说,1937年底至1938年初,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创建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等数支抗日武装。这些武装后来大部分编入了八路军主力部队,成为山东抗日战场上的劲旅。 从1938年开始,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和抗日武装陆续开辟了寿光清水泊、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边区和昌(邑)潍(县)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些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本地区抗日战场上的中坚力量。 从1943年夏季开始,潍坊地区八路军的对日作战开始由战略相持阶段向反攻阶段过渡,潍坊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明显好转,抗日根据地迅速恢复和扩大。之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形势的好转,潍坊地区八路军部队向日伪军发起进攻,解放大片国土。 到抗战结束时,除了潍县、昌乐、高密、安丘、诸城的局部地区被日伪军和国民党军占据外,潍坊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域被八路军解放。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已在200多万人口的地域里执政,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和执政经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在解放战争中 转向全面崛起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带领解放区军民,配合解放军主力部队,经过浴血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军事进攻,将境内国民党军压缩在潍县、昌乐、寿光、益都铁路两侧及安丘的局部地区。 与此同时,潍坊地区共产党组织在解放区领导农民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改变了农村土地占有关系,铲除了封建制度的根基,使农民得以翻身,“耕者有其田”成为现实,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1948年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奉命发起潍县战役,一举攻克了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潍县城,解放了潍坊全境。随后,华东局调集干部对潍县城及周边实行接管。 境内各级共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带领广大群众,倾全力支援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潍坊地区的红色文化从诞生到崛起,仅仅20多年时间,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红色文化的兴起,是近代潍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结果,代表着潍坊地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本版图片由曹东亚提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