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时评 |
第03版
速读潍坊·城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11月28日,新当选中科院院士在中科院学术会堂广场合影留念。 |
|

|
|
中国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中科院新增61位院士 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了。11月2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61位科学家荣登新院士榜。经过增选,中科院现有院士800名。 中国工程院 多名新疆甘肃等地区专家当选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33位有效候选人。6月召开的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选举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205位,随即组织开展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审核把关和投诉处理等工作,并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了备案。10月30日至11月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经各学部选举和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 新当选的67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 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 本次增选对候选人学风道德以及政治经济等问题格外重视,对于存在学风不端、道德缺陷等“硬伤”的候选人格外慎重,对于存在违纪违规行为或者政治经济问题尚未作出结论的候选人果断“搁置”。 比尔·盖茨当选工程院外籍院士 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本次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除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外,还有多位本身就是英国皇家工程院、澳大利亚科学院和工程院、美国工程院的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比尔·盖茨当选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消息一时引发广泛关注。记者注意到,尽管比尔·盖茨与“微软”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在院士名单中,比尔·盖茨的工作单位显示为“泰拉能源公司”。 据报道,比尔·盖茨今年多次以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来中国“推销”第四代核能技术行波堆。目前,泰拉能源已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联合研发并推动行波堆落地。具体目标是在未来20年内分阶段实施小中大型商业化行波堆电站的建造和运行计划、提升商业行波堆相较于现有三代堆的经济性。 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比尔·盖茨时表示,中美双方在新一代核电技术研发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两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一半,约定共享知识产权。
中国科学院 新当选院士超九成在60岁以下 11月28日上午,中科院召开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座谈会,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同时公布,今年共选举产生了61位新当选院士。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中科院新当选院士中60岁以下的占91.8%,年龄最小的46岁。另外,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6人名单同步公布,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次院士增选工作是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后进行的第二次增选,增选工作于今年1月1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2017年共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61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技术科学部12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此外,新当选院士中有3名女性。 为了优化院士队伍学科结构,在2017年增选工作中,中科院学部主席团进一步加强了对新兴和交叉学科以及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支持,专门建立了新兴和交叉学科特别推荐机制,成立了国防和国家安全特别推荐小组,并特别增加名额用于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歼—20总设计师杨伟、“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等人这次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院士队伍的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 两位诺奖得主当选为外籍院士 根据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方案关于适当增加外籍院士名额的要求,学部主席团进一步加强对外籍院士选举工作的组织和引导,并将外籍院士正式候选人名额从2015年的14名提高到20名。经全体院士投票选举,2017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6人。其中,安德烈·盖姆和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新当选外籍院士来自8个国家(1人为双重国籍),其中美国9人,英国2人,俄罗斯、瑞典、波兰、日本、荷兰、乌兹别克斯坦各1人。 在坚持外籍院士标准的前提下,中科院今年重点关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候选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国别分布更趋合理。 会上,新当选院士签署了院士承诺书,承诺将遵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履行院士应尽义务,珍惜院士荣誉,发挥明德楷模作用。 选外籍院士 流程严格复杂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需为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或在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 外籍院士增选与国内院士增选同期进行,每两年增选一次。当选流程包括提名、投票选举等环节。首先,其必须获得不少于五位院士提名。每次增选,每位院士至多可提两名候选人。然后,由院主席团经过讨论并实行无记名投票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最后,全体院士会议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外籍院士。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达到或超过应投票院士人数的2/3,选举有效;获得赞同票达到或超过投票院士人数2/3者当选。 外籍院士中 近六成美国籍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记者发现,目前中国工程院有外籍院士66位(包括此次新当选的18位),已故外籍院士有16位。82位外籍院士平均当选时年龄为66.5岁,近六成工作单位为大学。从国籍来看,美国籍47人(含双重国籍1位),占比超过57%;英国籍9人,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各5人。 从研究领域看,信息和电子工程、医药卫生领域专家最多,各占约20%;其次是机械与运载工程,有15人是该领域“大拿”。具体到专业,医学、机械工程、信息科学分别有10人、9人、8人。而在82位外籍院士中,能源相关专业仅有1996年入选外籍院士的哈尔布特(已故),其研究领域为石油地质。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