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评论员 李帆 近日,一则“病人欠费医生扣款明细表”在网络热传。据了解,这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追讨病人欠款的方式,规定要求病人欠费金额的70%由主管医生负责,将从10月起每月从医生当月绩效中扣除500元,直至扣完为止。赣榆区人民医院院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病人欠款医生承担只是一种激励措施,医院还有多种追讨渠道。 (12月1日《北京青年报》)
让医生承担起追讨欠款的责任,还美其名曰激励措施,看来院方已被欠费的病人逼上“绝路”了。 从媒体报道的“扣款明细表”中看到,39位医生需追讨欠款的金额从数十元到数万元不等,一位普外科医生收治的病患共欠款18万余元,按照医生承担70%计算,该医生需要扣款12.7万余元,如果每月扣款500元,共计20余年才能扣完这笔欠款。医生究竟何错之有,竟要为病人欠费“背锅”,用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为医院填“窟窿”。 《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医院把原本与医生无关的事情推给医生,并以此来克扣医生的工资,是与《劳动法》等法规相悖的,侵害了医生的权益,难怪有医生感叹“比被病人投诉更感到寒心”。 在这种激励措施的逼迫下,医院或许能收回更多欠款,但院方是否考虑过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首先,让医生追讨欠款,无疑会增加医生额外的工作负担。医生的本职工作乃救死扶伤,蜂拥而至的患者已让许多医生疲于奔命,现在还要强行给他们布置催账的工作,难免有本末倒置之嫌。这将分散他们的精力,降低治病救人的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当病人及家属处于最痛苦的时刻,医生却念念不忘地催着欠款,病人及家属该作何感想?或许他们会认为,在院方的心里,金钱利益才是首位的,救死扶伤只是营利的手段。面对这样的误解,医院收回的是欠款,损失的却是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医生追讨欠款,无形中在医患之间设立了隔离带,将彼此至于对立面,这显然是扭曲的医患关系。 病人欠费是医疗行业的难题,确实给很多医院也带来了经营压力,但无论如何,切忌让医生成为“追债员”,解决这个难题的底线是决不可转嫁到医生身上。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帮助,让医院建立符合医疗规律的收费和援助制度;对特殊情况的欠费病人,通过多渠道援助;对于恶意欠费的,则诉诸法律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