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我所熟悉的峻青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随军作战记录感人故事
2017年1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随军作战记录感人故事
  1945年,峻青在海阳前线对日寇的反扫荡中。



  峻青参加革命队伍后,在海阳、胶东、潍水河畔曾转战8个年头,之后又随军南下,转战大半个中国。他把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记录下来,许多作品成了红色文化的经典代表作。
组织群众突围五战士牺牲 峻青含泪写下《马石山上》
  峻青先生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一直从事新闻、文学创作工作。从1941年的《风雪之夜》一路引亢高歌,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过了几十载,为我们留下了《黎明的河边》《秋色赋》《海啸》等一篇篇脍炙人口饮誉海内外的佳作。
  峻青参加革命队伍后,在海阳、在胶东大地、在潍水河畔曾转战8个年头,之后又随军南下,转战大半个中国。他曾经历许多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在斗争最激烈,环境最艰苦的条件下,与百姓与战士朝夕相处,看到许许多多战士在他身边倒下,有的甚至为了救护自己而献出年轻的生命。革命的责任感驱使峻青把自己身边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记录下来,传播出去。有许多作品便成了红色文化的经典代表作。
  峻青先生是海阳人,他一直把昌邑作为他的第二故乡,峻青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扎根人民,贴近群众,为百姓奋笔疾书的一生。峻青被人们誉为胶东大地之子,昌潍大地之子,潍水之子,是杰出的红色文化代表。
  峻青先生对胶东和昌邑人民的感情深厚,他曾多次向人们讲起他亲身经历的几件事。
  1942年冬天,日本鬼子进行“拉网大扫荡”,收网中心便是马石山,两万多日伪军南起青岛,北起烟台,东到威海,西至莱阳,以散兵线的阵势,形成一个包围圈。白天,敌人漫山遍野搜索,杀人放火,晚上则燃起一堆堆篝火,组成一道长长的火墙。11月23日傍晚,四面八方的敌人聚拢到了胶东的中心地带马石山下,峻青和数以万计的地方武装工作人员以及老百姓都成了“网中之鱼”。这时,八路军主力部队一个班的10名战士出现在人们面前。他们奉命去执行一项任务,回来时被拉进了网里。10名战士当即把群众组织起来,在夜色的掩护下顺着一条山谷冲出包围圈。他们本来可以走了,但看到山上还有被包围的人,他们又返回去组织第二次突围。一夜之间“三进三出”,掩护了大批群众突围。但最后一次返回包围圈时,天已亮了,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在激烈的战斗中,5名战士牺牲了,另5名战士打完了子弹,砸碎枪支后,互相拥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就在那次突围的当天,在朔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林寺山麓,峻青含泪写下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马石山上》的初稿。
去东线传达抢麦斗争任务 战友冒死保住机密文件
  1945年5月,日本侵略者为了防止盟军登陆,在海阳的盆子山区的沿海地带安上了许多据点,修筑工事清剿扫荡。105天中,作为前线记者的峻青,和大摆地雷战的赵守福、于化虎等一起,参加了这一激烈的反清剿斗争。6月正是小麦成熟时期,为了保卫麦收,前线指挥部召开了紧急会议,部署抢麦斗争的任务。会上,峻青与参谋牟文接受了去东线传达布置抢麦斗争的任务。军情紧急,他俩连夜出发。当他们走到狗头岭的时候,遭到了化装成老百姓的日本鬼子的袭击,在战斗中,他和牟文失去了联系。峻青和另一个叫丛瑞珠的民兵队长一起,摆脱了敌人的包围与追赶,一口气跑到十里外的大丛家村时,峻青便一头栽倒在地上昏了过去。醒来之后才知牟文被俘了,危急时刻,牟文把装有机密文件的包抛到了麦田里。峻青带着悲痛独自前往东线,完成了任务。
  七天后的清晨,峻青和同志们一起在梨园村北山上,监视对面山上索格庄的鬼子据点时,发现一个模糊的人影,正向着北面梨园村移动。他们赶快派人查看,竟是血肉模糊的牟文。看到来救他的人,牟文只说了一句:“老孙同志在哪里,回来了没有?”就再也没有醒来。原来那天夜里,牟文与十几个同志被鬼子押到据点外面,被刺刀捅了几十刀。坚强的他带着遍体刀伤,在夜色的掩护下,从尸体中爬出来……

南下途中举行婚礼 新房是间破旧草屋
  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峻青曾任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记者。
  1948年初春,组织上决定峻青随部队南下,于康要求和峻青一起。部队出发当天,正逢“三八”妇女节,峻青和于康在行军途中的第一个宿营地---坛山村,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新房是房东的一间破旧草房,“婚宴”是从部队炊事房端来的玉米饼子和粉丝白菜外加半斤猪头肉。40年后,峻青回忆这个新婚之夜时,满怀深情的写下了一首旧体诗《三·八节忆旧》:“三十九载朔逝川,金戈直指大江边。最忆坛山明月夜,茅舍春深不知寒。”
  新婚后,峻青和于康一起随部队来到太行山区。太行山重峦叠嶂,地势险峻,山路崎岖不平。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饿狼多。
  一天,部队到太行山区宿营时,峻青去卫生所看望于康,却被告知于康还在部队后面担负收容生病掉队人员的工作。峻青一听急坏了。在饿狼遍野的太行山区,夜晚结伴而行都有危险,何况是一个单身女性!峻青当即跨上一匹枣红战马,朝部队过来的山路疾驰而去,一路上大声呼唤着于康的名字。可回答他的,除了回荡在山间的回声,便是山谷中此起彼伏、令人胆寒的狼嚎声。正当峻青找得汗流浃背、嗓子也几乎喊哑时,耳边突然传来轻轻的回应:“峻青——我在这里,峻青——我是于康……”峻青听声音是从远处传来的。他策马边奔边喊,一直到眼前出现肩上背着沉甸甸的药箱和背包的妻子时,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峻青跳下马,一把抱住妻子,禁不住埋怨说:“怎么搞的,吓死人了!”于康却笑眯眯地说:“这是工作,我这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峻青随即将她抱上马,跃马扬鞭,向驻地奔去。
  峻青随军南下,转战中原战场、江淮平原,担任过新华社中原总分社记者组长。1949年5月他进入刚解放的武汉,担任中南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兼宣传科长。1950年又到湘桂边境参与新区土改。1952年冬天调上海,组织上把他从行政岗位上解脱出来,专业从事文学创作。此后峻青写出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优秀作品。峻青曾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代理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及中国作协荣誉委员。1956年春,他出访欧洲,参加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作家会议,会后写出《欧行书简》一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