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我所熟悉的峻青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故乡深爱峻青建馆纪念
2017年1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深爱峻青建馆纪念
  作者孙向阳(左)与峻青夫妇合影。



  昌邑和海阳对峻青热爱有加,昌邑建有峻青大道,在潍河岸边的湿地广场有峻青铜像和巨型石刻雕塑《黎明的河边》,还建立了峻青文学馆。海阳也建起了峻青文学艺术馆。而在峻青心里,家乡的人民是那样亲切,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让他动情。
昌邑建起峻青文学馆 作者捐献珍贵物品
  回顾峻青长达70余年的创作历程,在近千万字的作品中,不管是反映战争题材的作品,还是祖国和平建设年代的作品,始终把人民作为创作的主题。
  峻青生于胶东,长于胶东,八年紧张的战争生活转战在胶东昌潍,昌潍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家乡的人民在他心目中是那样亲切,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让他动情。在他的笔下,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他把家乡作为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也成为他体验生活的基地。
  昌邑人民对峻青先生的敬仰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在昌邑广刘村仍保留着他当年进行文学创作时住过的茅屋,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峻青大道,在潍河岸边的湿地广场建有峻青铜像和巨型石刻雕塑《黎明的河边》。2016年昌邑又建立了峻青文学馆。在峻青文学馆的建立中,我把峻青先生给我的书画、来信、书籍等许多珍贵物品捐献给了文学馆。文学馆开展后,我又担当起了义务讲解员,这使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海阳市的人民对峻青更是热爱有加。2015年海阳市率先建起了峻青文学艺术馆。在建馆过程中,海阳博物馆馆长张真女士多次率团来昌邑,在走访峻青先生当年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时,我有幸为他们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并把峻青先生给我的部分信件、由先生为我题写书名的《潍水情》一书,以及我介绍峻青先生的一些文章送给了海阳市峻青文学艺术馆,海阳峻青文学艺术馆开设了专门橱窗展出。在海阳市峻青文学艺术馆开馆的日子,我作为受邀嘉宾,有幸参加了开馆典礼,并被邀请上主席台致辞,这使我受宠若惊,终生难忘。在那次活动中,我还见到了峻青先生刚从美国归来的儿子康青先生。
  峻青受人如此崇敬不是没有理由的,有一件事鲜为人知。1955年《黎明的河边》小说出版发行,出版社给他寄了5000元稿费。在那个年代,普通工作人员一个月只有几十元工资,5000元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峻青却将这笔钱作为党费上交上海市委。《黎明的河边》再版时峻青又要上交稿费,上海市委坚决不收,峻青便通知财务把他每月的工资作为党费上交,以后十几年的时间,再未领取过工资。峻青全家老少三代只靠稿费勉强维持生活。
寄去赴沪之行的文章 峻青逐句亲笔修改
  有一件事更是让我不能忘怀。在峻青90岁那年,我寄去《金秋沪上访峻青》一文,他收到后,不厌其烦的逐字逐句亲笔修改,文章改好后,又用挂号信寄回。一个90岁的老师给一个70多岁的学生修改文章,这也算是一段佳话吧!在他94岁高龄时,还为友人田永昌的诗集作序。
  峻青不会抽烟,不会喝酒,除了画画,他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听古琴、古筝、洞箫、二胡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他还喜欢练武术、养花、摄影、烧菜,以前家里过年的酒席都是他亲自下厨做的。当然,峻青最大的爱好还是读书,即使病重卧床时,也是手不释卷。
  峻青有着令人羡慕的美满家庭。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女都很孝顺。他最喜欢小孩,一有时间就陪孙女、外孙。
  如今,峻青和患难与共的妻子于康朝夕相伴,恩爱如初。最近几年,峻青身体不是很好,但他仍心系昌邑,每次来信来电话总是不断的问昌邑的人和事。近几年来每当新谷上市时我都要寄十斤小米给他,以解他的思乡之情。家乡的事峻青有求必办,每遇昌邑有重大文化活动,他不是来信祝贺就是题词祝贺。
  这些年峻青先生身体虚弱,心脏搭了桥,装了支架,长年住在华东医院。但他仍关心天下大事,也关心文坛。他虽然被疾病折磨,但把同住一个病房的老伴于康照顾得无微不至。
  当年以一身英豪之气驰名文坛的峻青,晚年生活淡定、平静。他是一名战士,又是一名作家,是一个革命者,又是一位历尽沧桑柔情似水的老人。
◎相关链接
与峻青书信摘录
  在我与峻青先生六十多年的交往中,书信一直不断,他写给我的大部分书信已收在《峻青文集》八卷本书信卷中,下面是其中两封。
向阳同志:
  收到了由上海转来的你的信,也从我家里的来信中得知你寄来了花生。感激之情,是无法形容的。这不是一纸书信、几斤花生,而是一颗火热的心,不,无数颗亲爱乡亲们的火热的心。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提笔给你——我的亲爱的潍河之畔的乡亲寄这封信,深深地深深地感谢你和故乡人民对我的热情关怀对我的创作的大力支持。是的,由于“四人帮"及其上海余党爪牙们的残酷折磨,我的身体是垮了,不但是我,连我的老伴、孩子也都受尽了折磨,老伴已经半身不遂,成了残废,女儿也被打成了脑震荡。唉,这些事不说了,受迫害的又何止是那一人那一家呢?说了往往使人心酸,而且,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回顾这辛酸的过去,只有百倍努力,用战斗来反击“四人帮”匪徒们,来报答党中央的热情关怀和乡亲们的亲切期望。现在我正在北京写作,党和同志们给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全国各地的广大读者及老战友们给了我很大的关怀和帮助,我什么也不缺,什么也不需要,你的热情的信,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了。我一定努力写作、争取早日完成这部反映咱们故乡人民英雄事迹的长篇小说,来报答你对我的安慰和鼓励。
  我再说一句,我什么都不缺,你千万不要寄什么东西来了,我本来想寄信到上海,让我家里把花生给你寄回去,但又怕却了你的盛情、只好收下来。我将想法买《新华宇典》和《生物学》给你,聊表谢意吧。但说真的,你和你全家的深情厚谊,我是无法酬谢的,只有深深地铭记在怀。
           峻青
    1978年2月15日于北京
向阳乡弟:
  你好。久违了。从周娟同志带来的电视片《今日昌邑》、《潍水情深》中,我看到了今日昌邑的巨大变化和富裕文明的崭新景象,也看到了你和昌邑父老乡亲们对我的热情关怀和盛情厚谊。我非常高兴,万分感动。我仿佛又回到了潍河岸边,和父老乡亲一起欢聚畅叙,共同感受今日昌邑的幸福生活和安乐气氛,你的身体怎么样?从电视上看,还是很健壮的,但也不像我们在北京见面时那样年轻了。听说你已退休了,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读读书写写文章、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我虽在二十年前就已退了下来,但因痼疾羁身,特别是中风后手抖日剧,写字困难,早已封笔多年,难以为文了,只是偶尔吟几句旧体诗,聊以自遣。很想回昌邑看看,但一直为病所误,期望将来,有此潍河岸边欢晤之日。
          峻青
      2005年4月9日
  本期图片均由孙向阳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