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速读潍坊·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一双巧手捏出“千只手”
2018年0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双巧手捏出“千只手”
王建美酷爱面塑创作,作品《千手观音》获评“匠心好物”
  王建美创作的《千手观音》等作品。
  王建美在进行创作。




  “指尖捏百态,巧手塑精彩”,寿光47岁市民王建美用一个半月时间,创作出了面塑《千手观音》作品,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的2017年聚匠“匠心好物”评选活动中,被授予“匠心好物”。1月18日,记者来到王建美家,倾听她和面塑的故事。
  耗时一个半月
创作《千手观音》

  18日上午,记者来到寿光市圣城街道正阳花园小区王建美的家中看到,屋里的装饰品别具一格,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面塑艺术品。《四大美女》《穆桂英》《花神》《绿度母菩萨》……一件件面塑作品惟妙惟肖、各具特色。还有很多卡通人物面塑,很受孩子们的喜欢。
  在王建美眼中,最让她得意的作品是《千手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这两件作品的佛手犹如孔雀开屏排在观音身后,做工复杂又细腻。王建美告诉记者,《千手观音》面塑作品长46厘米、宽46厘米、高60厘米,有11个佛头、大小佛手共1027只。《千手千眼观音》作品则是在《千手观音》的基础上,又在每只手的手掌心中添加了一只眼睛,让整件作品更加精致。
  记者采访得知,这件《千手观音》作品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聚匠网推出的2017年聚匠“匠心好物”评选活动中,被授予“匠心好物”。
  王建美表示,《千手观音》最大的难点是一千多只手该往哪放。“作品后面背光,我把光环做成了一个心形。几经考虑,终于做出了一个创新设计,将1027只佛手全部粘在菩萨身后的心形光环上。”王建美说,创作期间她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耗时一个半月完成。丈夫也很支持,大多家务活都是丈夫做的。
自己研究受挫
拜师学艺苦练习

  当提及如何与面塑结缘时,王建美打开了话匣子。2015年,女儿顺利考上大学,平日里忙于照顾女儿生活、学习的王建美突然清闲下来,刚开始有点不适应。“在女儿的建议下,我发现面塑非常有意思。”王建美笑着说,当时她在网上看到了一件《八月桂花香》面塑作品,当时就被迷住了,“后来我想办法联系上了作者,表达了想学艺的愿望,可对方正忙于创作,暂不开班授课。”
  于是,王建美购买了专门做面塑用的面团、胶水、颜料和工具,开始尝试面塑制作。“家里有一件滴水观音摆件,我将其作为‘样板’,又加入自己的一些创意,最终完成了一件‘送子观音’面塑。这件作品不仅不饱满,人物身体的比例也有问题。”王建美说。
  开头受挫后,王建美并没有放弃,找到专业老师拜师学艺,7天时间,每天早上4时起床学习。有了老师的指导,再加上没白没黑的苦练,她的技艺进步很快。
  为了提高自己的面塑创作水平,2015年10月,王建美又到山东艺术学院参加了由文化部举办的面塑培训班,使她对面塑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深受业内肯定
望发扬面塑技艺

  拜师学艺后,王建美对面塑更加入迷,每件作品中有一点不如意的地方,她就会重新做一遍,直到让自己满意为止。
  “刚开始我从网上购买面料和配方,但最后做出来的面塑都会出现干裂、易碎的问题。”为此,王建美寻找不一样的面料和配方,并不断试验,最终研制出不干裂、不怕摔的面料配方。
  王建美学习面塑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做出来的面塑作品得到了业内不少人的认可。2017年,她多次受到福建、上海、聊城、临沂等地大型展会邀请,带着自己创作的作品前去展览。多个面塑作品也荣获2017年山东省民间艺术博览会优秀奖等奖项。
  和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面塑艺术也在机械化大生产的变革下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愿意去学习面塑制作的人越来越少。王建美对记者说,她希望把面塑技艺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门技艺。
  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 实习生 张良栋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