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邪典动画”已触及法律红线 |
□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
|
一些以艾莎公主、米老鼠、蜘蛛侠等儿童熟悉的卡通角色为主角,经过“二次创作”的“邪典动画片”甚至包括真人扮演的视频短片,通过互联网流入国内多家视频网站。它们隐藏在“亲子”“认字”“早教”等普通的关键词下,实则传播着裸露、暴力、涉黄等诸多儿童不宜的情节。日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已部署开展深入监测和清查。 (本报今日A15版)
米老鼠、小猪佩奇、蜘蛛侠、艾莎公主……这些深受儿童受众欢迎的动画形象,沦为暴力、虐待甚至色情的载体,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早在2017年7月,外媒就报道过视频网站YouTube上存在少儿不宜的动画短片,且被归于儿童区域。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民众汹涌的抗议声中,YouTube大规模下线此类视频,封禁相关账号。就在国外这起“艾莎门事件”已趋于平静时,今年1月16日,有国内网友发帖称看到一篇外国动画师自述制作“邪典动画”的文章,迅即引发国内众多家长和网友强烈关注。人们蓦然发现,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国内视频网站上,类似视频大量存在,这无异于发现了一枚“不定时炸弹”。 在这些视频中,米老鼠被车撞得喋血街头,真人扮演蜘蛛侠捆绑了艾莎公主,开喉咙、开颅各种手术令人毛骨悚然。此外,还充斥着“屎尿屁”、洗澡、手术和怀孕等不宜儿童观看的内容。制作者的意图是——将变态行为合理化,比如将其穿插于吃饭、睡觉、聊天等场景中,让打针、堕胎变得简单、平常。更过分的是,一旦孩子观看过几个视频后,平台就会根据观看记录和数据计算,推荐更多同类视频,慢慢地让孩子在刺激、“好玩”的观感体验中成瘾,影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乃至于变相鼓励儿童做出残暴、变态的伤人举动。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存在,背后都有某种动机存在。无论是邪典视频的制作者、发布者,还是作为传播者的平台,其动机便是对“流量至上”的盲目追崇,为了一己之私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对此,2017年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可以说,这些毒视频不只是游走于悖离道德的灰色地带,更是已经触碰了法律的高压线。保护儿童大于天,对查出的“邪典动画”案件中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必须从严、从重处理,以儆效尤。 对于家长来说,也必须尽到监护之责,不要把孩子放手给网络这个不靠谱的“保姆”。此外,要扮演好“把关者”的角色,给孩子看视频前要过滤掉少儿不宜的内容。更进一步,一旦发现不健康的视频,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便于更高效地向播出方施压,倒逼其下架相关视频。 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和娱乐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这次“邪典动画”事件,从发现、抗议,到监管介入、调查,再到后续的处理,为应对此类事件作了一次“全民演练”,而比之个案的圆满解决更令人期待的是,从前期审查、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防范措施即时升级等一整套成熟的制度机制,能在这样的“全民演练”中尽快建立起来,让伸向孩子的“黑手”知难而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