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籍著名艺术家向家乡父老汇报展览 对每个人来说,家乡,是乡愁、是情结,也是永远抹不掉的记忆。1月27日上午,第四届“回家过年”潍坊籍著名艺术家作品联展在集文斋美术馆开幕,多位拼搏在外的潍坊籍艺术家带回了得意作品,展示给家乡父老们。1月28日、29日,记者采访了此次参展的陈思源、徐志广和马蕾三位艺术家,倾听了他们对艺术无止境的追求,以及对家乡无法磨灭的眷恋。 陈思源 抽象画中注入东方色彩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弘园5号空间艺术总监陈思源,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此次“回家”,他将自己“与物容”系列作品带回了家乡。记者看到,“与物容”系列是色彩浓烈的抽象绘画,饱和度极高的红与绿形成鲜明对比,有种强烈痛苦的诗意。陈思源说,这件作品他前后创作了足足7个月,每一笔、每一处勾勒,都包含着他对生活的思考。 陈思源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通过欣赏他的作品,能看出他受西方印象派色彩的影响,画面强烈而奔放,但把握意境美感的程度却恰到好处。尽管带有西方的影子,但并不是对西方抽象艺术生搬硬套,作为中国的画家,陈思源恰如其分地在抽象画中注入了东方色彩。陈思源称此举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后的探索。 徐志广 大自然中不断追寻灵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课题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志广,是地地道道的安丘人。此次参展他带来了肖像作品《盛装的卓玛》、《沉默的年轻人》,以及两幅风景作品、两幅静物作品。徐志广说,他涉猎的题材较多,色域也较广,善于捕捉打动人心不经意的一瞬间。这些年来,他去过西藏,也去过欧洲,一路捕捉灵感,收集素材,充实内心。 徐志广以风景画为专攻,虽然充满乐趣也伴随艰苦。走向自然、走进自然,在大自然的面前进行无拘无束的对话,这是画风景的乐趣。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徐志广是一位为人朴素、不善言辞的人,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艺术不是放在时尚的观念之中,而是落实在具体的追寻上,画风景就成为他由衷的追寻。通过脚踏实地感受自然和与自然对话,徐志广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马蕾 探索人的双重性和矛盾性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博士生马蕾,此次带了自己的珍爱作品《两生花》来参展。马蕾告诉记者,他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潍坊工作过7年,所以虽然他出生在淄博,但是潍坊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 马蕾的作品以年轻美好的女性为主,借由模特来探索人的“双重性”与“矛盾性”。马蕾表示,人到中年的他开始在创作中尤为关注人的“双重性”。“每个人都有‘双重性’,一个自然人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在作品中倾注和释放了一些隐秘的情感,它和我处于生活中的自然人状态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我。” 记者观察到,虽然以年轻女性为主,但是马蕾笔下的女性并没有清晰的面孔。马蕾解释,脸一旦出现就显得太具体,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画中人的个性在他的绘画中是不需要的。体态则不同,体态比较模糊,方便进行下一步的变形、夸张、修饰,从而也就具有更强烈的象征性。“我更想要大家看到我的画,能感受到我要表达的一种情绪,一种关于存在的疑惑和焦虑。”马蕾说。 本报记者 李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