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年味日记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年味日记
 
标题导航
赶年集寻年味 挪不开眼迈不开腿
2018年02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赶年集寻年味 挪不开眼迈不开腿



大集上各种吃穿用商品齐全,不少市民满载而归
  临近春节,热闹非凡的大集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购置年货。2月5日,记者走访了城区多个大集,商贩和购买年货的人熙熙攘攘,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蔬菜、年糕、干果、水产、春联等应有尽有,还有潍坊本地的各种特产和老手艺。当天虽然出现了短时降雪,但是并没有阻挡住市民们赶年集的热情。年轻人赶集图热闹,老年人赶集图的是年味。
春联销售火爆,“福”字贴画窗花受青睐
  2月5日上午寒风凛冽,城区潍坊大集、孙家大集等集市上却是一片热闹景象。不光销售各种各样商品的小摊连成了一片,前来赶年集的市民也比以往多了不少。
  相比较平时,大集上的年货明显增加,市民们手里提着大包小兜,却总感觉还有年货没买完。
  对于很多人来说,赶年集不仅是为了购置年货,更是来体验那逐渐变淡的年味。最能体现年味的,莫过于销售春联、红灯笼、过门钱的摊位。每个大集上都有销售春联等春节用品的摊位,生意异常火爆,尤其是红红火火的灯笼、装饰品格外受青睐。
  “每到过年,人们都想把福气带回家,所以这‘福’字的贴画、窗花卖得特别好。”在孙家大集上销售春联的马师傅说,本来他只打算和妻子来赶集,没想到弟弟一家也来帮忙了。来到潍坊大集,看着赶年集的人摩肩接踵,他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春联销售就在这几天,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进的货全部卖出去”。
  当天上午,空中又飘起了太阳雪,不过并没有挡住市民赶年集的热情。尤其是老年人,为准备年货在大集上来回奔波。
商贩为了找到好地方,提前一天占摊位
  当天上午7时许,在潍坊大集上,商贩们早已占好摊位,正忙着摆放商品。潍坊大集从之前的卧龙街白浪河桥附近搬到了河口路上,商贩们没有固定摊位,都是提前来占地方。多名商贩表示,为了找个好位置摆摊,他们天不亮就来了,甚至离得近一些的摊贩提前一天就占好了位置。
  “腊月三十的‘懒汉集’不考虑,现在的潍坊大集已经进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前来购买年货的市民肯定少不了。”销售海鲜的商贩刘国香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小块空地,赶紧铺好摊位,“幸亏来得早,再晚点的话,这个小位置也没有了。”带鱼、鲅鱼、大虾……刘国香销售的海鲜吸引不少市民驻足。
  在一个加工爆米花的摊位处,不少市民围在这里,纷纷为孩子购买爆米花,也有的市民想买回去招待春节期间的客人。
  摊主任庆山守在爆米花机器前,忙得不亦乐乎。“春节前的这两个大集,爆米花卖得最好了,我一个人都忙不过来,好在今天来得早,占了个小摊位。”今年50岁的任庆山说,在他的印象中,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尽情地吃爆米花。现在生活水平好了,随时可以吃到,不过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春节期间吃爆米花更有年的味道。
一进腊月就开始蒸年糕,带到大集上卖
  年糕寓意“年年高”,这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我市不少地方,每到春节,人们就会提前蒸年糕,祈祷新的一年顺顺利利,生活事业更进一步。而且年糕口感香甜,是不少人童年时的美好回忆。如今,很少有年轻人会蒸年糕,于是就会到大集上购买。
  在当天的潍坊大集上,有不少销售年糕的摊位。其中一个小摊位卖的年糕都被一对一对地包装好,摊主纪官政正在招呼顾客。“一个年糕上有5个大枣,一对上10个,寓意十全十美。”纪官笑着说。
  今年46岁的纪官政来自经济开发区张氏街道。进入腊月后,他便开始忙着做年糕、蒸年糕,再带到各个集市上销售。“年糕都是纯手工做的,虽然看上去不美观,但是口味香甜不腻。”纪官政说,咬上一口热腾腾的年糕,总会让人回忆起童年往事,“在我的印象中,年糕是过年最好吃的食品,慢慢地就跟老人学会了。我从20多岁就开始做年糕,带到附近的集市上销售。”
  纪官政说,在这个大集上,很多市民都是先买上几个尝一下,腊月廿五那次潍坊大集上,会卖得更好一些。他还带了自己做的小豆腐,深受老年人的喜欢。
六旬老人自炒花生出售,很快就能卖完
  当天的潍坊大集上,一个不起眼的摊位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注意。地上摆放的两个大盆中,一个盛着炒花生,一个盛着干辣椒。摊主是一位六旬老者,没人的时候,他会悠闲地注视着赶年集的人,有生意的时候,他会把自己仅有的两样商品介绍给顾客。
  这位老者叫杜科增,今年68岁,平时住在附近儿子的家里,趁着大集,他将自己种的花生炒熟后带来出售。“现在的孩子们能吃到各种各样的干果,而我小时候过年只能吃到瓜子和花生。”杜科增告诉记者,那时候虽然家家户户种花生,但是过年炒花生的很少,因为大部分花生都用来换钱了。
  杜科增告诉记者,自己炒了一辈子花生,他的花生口感好,一拿到集市上,很快就能被抢购一空。“一个大集下来,我能卖一百多斤,换些钱好过年用。”杜科增笑着说,对于他们这一代人来说,赶年集就意味着快过年了,“除了在这里卖些花生、干辣椒外,我还能坐在这里看看人们买年货,这种热闹劲儿是平时看不到的。”
盖垫笤帚丕盖,做工精致受热捧
  记者在潍坊大集上发现,除了吃的,一些家常用的手工制品更是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挑选购买。
  在一个销售盖垫、丕盖、茅墩等手工制品的摊位前,很多市民蹲下身来认真比较,仔细挑选。这些手工制品制作得都特别精致,价格相对比较高。因为实用性更强,格外受老年顾客的喜爱。
  在这里购买茅墩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茅墩一般都是用茅草制作的,透气性很好。以前,每到过年的时候,老潍县人都会准备茅墩,专门用来盛放鸡蛋、馒头、大饼等食物。如今使用这个东西的比较少了,但是她已经用习惯了,觉得过年了,买个茅墩回家更有年味。
  在这个摊位前,还有很多市民在挑选盖垫和丕盖。“丕盖是用来热馒头的,盖垫是用来放馒头的,好处是透气性高,热出来的馒头好吃,盛放馒头的时候能放住。”正在购买的市民顾女士说,她今年在儿子家里过年,儿子家用的是塑料盖垫,虽然好看,但是一点都不实用,透气性很差,尤其是刚蒸出来的馒头放在上面,没多大一会儿就跟被水泡过似的,所以她特意来买点家里能用到的手工制品。
  摊主孙占喜说,他卖的这些货品都是从一些老手工艺人手里进来的,尽管价格稍微高一些,但是每一样物品都非常精致,而且实用性强,可以用很长时间。
卖活鸡活鱼的摊位前围满人
  当天,记者还来到了位于玉清东街与虞河路交叉口附近的孙家大集。和潍坊大集5天一集不同,这里天天有集,规模、人气丝毫不输潍坊大集。
  记者在孙家大集上转了一圈看到,每个摊位前都有不少顾客驻足,其中生意最火爆的是卖活鸡和活鱼的。
  摊贩张先生一家四口都在集上卖活鸡,可是依旧忙不过来。“今年的旺季比往年提前了,刚才有一位顾客一次性买了5只活鸡,说要挑出2只来专门做肉冻吃。”张先生笑着说,当天他带了200只鸡,有望全部卖完。
  旁边卖活鱼的刘先生正忙着帮顾客刮鱼鳞。刘先生说,这两天活鱼还没有涨价,等过了小年以后肯定会涨价,所以很多顾客提前来买鱼,留着过年的时候用。
  在孙家大集上的几个海鲜摊位前,生意同样异常火爆,尤其是大虾格外受市民欢迎,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购买,“过年期间,家里肯定得备下一些大虾,现在大虾的价格还没涨,估计过两天就得一天一个价了,不如趁现在便宜多买点放在冰箱里,反正都是一样吃。”家住东方太阳城小区的郑女士说。
◆ 市民
忘不了儿时记忆 赶大集体会年味
  当天,记者在孙家大集上遇到了前来采购年货的陈德荣和他的老伴,他们家住奎文区金都时代新城小区。记者看到,两位老人的小推车里已经装满了年货,里面既有蔬菜、带鱼、活鱼、春联,还有瓜子、花生。不光小车被装满,陈德荣的手里还提着几个塑料袋。
  “已经逛了大半天了,还没逛够呢。一会儿还得再去买点虾。”陈德荣告诉记者,打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赶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觉得在大集上买东西比在超市里买东西更有生活气息。尤其是小时候跟着父母去赶集,简直就和现在的孩子跟着父母去逛游乐场一样让人兴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种感觉却一直留存在心里。“尤其是赶年集,看着啥都想买,那时只要开口了,父母就会满足,别提多高兴了。”陈德荣的老伴刘翠珍说。
  刘翠珍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们小区周围的超市、商店有很多,但是她买东西的时候还是习惯往大集上跑。最近这几天,他们老两口更是天天往大集上跑。
  “年轻人都忙着上班,根本感受不到如今已经临近年关了。只有在大集上买东西,才能感觉到那种浓浓的年味。”刘翠珍告诉记者,听说过段时间孙家大集会因为没有地方办集而被取消,不知道明年的这个时候还有没有机会来这里赶大集,所以今年一定要逛个够。
   A04—A05版 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 赵春晖 实习生 于璐 张良栋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