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速读潍坊·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年味日记
 
标题导航
精妙面塑 信手捏来
2018年02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妙面塑 信手捏来



  一个个不起眼的面团,转瞬之间,在赵日文手中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鱼虫等艺术品,大到一米多长的山水亭阁,小到几厘米的果品蔬菜。2月5日,记者来到高新区福寿东街与东方路交叉口附近赵日文的工作室看到,各种各样的面塑作品做工精致,在传统面塑的基础上,融入了潍坊地方特色,构思巧妙,手法细腻,让人忍不住感叹潍坊面塑独特的艺术魅力。
各种作品活灵活现
  赵日文的工作室不大,但各种各样的作品琳琅满目,站立、骑马的两种关公造型面塑栩栩如生,衣服上的花纹、人物眼睫毛、头发,无一不体现出其作品制作的精细,让人很难想象这是用一团面做成的。而12个只有两三厘米长的小面塑也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苹果、西瓜、香蕉等瓜果蔬菜都被他设计成了有眼、有嘴、造型可爱的“小精灵”,每一个“小精灵”色彩艳丽、神态各异、憨态可掬,让人喜不自禁。
  一个顽童在山水亭阁间放风筝的面塑更是别具一格,满脸笑颜的顽童放的风筝是一只巨大的龙头蜈蚣,活灵活现;顽童身边是生机盎然的荷花池,山水亭阁古朴典雅,整个面塑有一米多长,造型完整饱满、淳朴敦厚。潍坊是风筝之都,这是赵日文最近刚刚完成的一件面塑作品——潍水情,在传统面塑人物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把潍坊元素融入到面塑中,更能体现潍坊面塑的独特。
  快要完工的一件面塑作品是一只蓝孔雀,只见赵日文拿出他的工具:剪刀、梳子、拨子、滚子等,一团团色泽艳丽的面经过他的巧手,运用这些简单的工具,很快,这只蓝孔雀上的羽毛多了起来、眼睛也亮了起来,如同一只真孔雀,非常漂亮。
自小受家人熏陶,后四处寻师学艺
  赵日文的老家是安丘市景芝镇洛岗村,曾祖母有一手绝活儿,那就是做花饽饽,有金鱼、小鸟等各种造型,赵日文觉得好看又好吃。赵日文的爷爷也学会了做花饽饽,曾祖母年纪大了之后,爷爷就开始为全家人做花饽饽。久而久之,赵日文也慢慢喜欢上了做花饽饽。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围在锅台边,跟着爷爷学捏花饽饽。
  长大后,赵日文学了厨师,在潍坊市区一家酒店干后厨,他给自己做的每道菜都配上一个精致的小面塑,遇到有人过生日,还会装饰一个“寿桃”面塑,不少顾客都很喜欢。但赵日文觉得,自己的面塑手艺只是皮毛,应该学得精湛些。当时能查找到的面塑资料很少,他就在街头找到卖面塑的老艺人,想跟他们学习,无奈都被婉拒。
  赵日文不甘心,继续寻找,终于有一位老家滕州的老艺人被他的求学精神感动,用三个月时间将挑杆面塑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这位老艺人的手法非常精湛,但制作面塑时用的是糯米粉、面粉,作品容易开裂、时间久了还会发霉长毛。赵日文又到处寻找老师,最终联系到了济南的何派面塑大师——李军。李军也非常热心,愿意收他为徒,就这样,赵日文又到济南跟随李军学了一个多月的面塑技艺,他不但掌握了面塑防腐、防开裂的窍门,还学到了更为精湛的微塑、扎架面塑等技艺。

在市区十多家中小学教授面塑课
  学到了全面的面塑技艺,赵日文只要有空,就在家鼓捣面团,他做的作品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熟练。他觉得面塑是一门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物,能彰显地方文化魅力。自己掌握了面塑技艺后,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这门技艺。他不但教自己的女儿学习面塑技艺,且从2004年开始,他从酒店辞职,在很多学校推广面塑技艺,上门免费给学生们上面塑课,并无偿提供原料。最初有的学校不接受,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学校接纳了他的面塑课,至今市区已有十多家中小学开设了面塑课,每周他给这些学校上一节课或两节课。他的徒弟也越来越多,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慕名而来的学生也多了起来,目前他已有5000多名学生。
  有人觉得,赵日文收这么多学生,肯定会赚不少钱。对此,赵日文有些苦恼,虽然他的作品多次获奖,但凭此来增加收入很困难。而他收的学生中,有的是免费教授,有的只是收取学习原料的成本价,前几年一直是赔钱的。有的学生家长曾让他涨学费,可他不想这样,他说孩子们愿意学,就是在传承潍坊面塑的技艺。

  把面塑带到国外
  赵日文经常带着自己的面塑作品参加展会。2010年,他在一次展会上现场表演了自己的面塑技艺,得到了潍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称赞,对方全面了解了他做面塑的经历后认为,他应该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样才能使他的面塑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当年,赵日文就递交了相关申请资料,2011年,潍坊面塑入选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6年6月,赵日文被市文广新局命名为潍坊面塑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这让他激动不已,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潍坊面塑发扬光大。
  赵日文对自己在面塑方面取得的成绩非常自豪,2015年时,他还到意大利参加了米兰世博会山东生活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当时,他代表省里参加了面塑展览项目,还现场表演了潍坊面塑的技艺,让外国友人称赞不已,这让他非常自豪,因为他把潍坊面塑带到了国外,让外国人大开眼界。
  面塑,虽不能让赵日文在经济上很富裕,但他在精神上非常富足。他说,面塑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更有生命力,才能更具地方文化特色,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梅
●人物档案
  赵日文,42岁,家住奎文区早春园小区。他祖籍安丘,从小学习面塑技艺,后多方拜师学艺,2004年开始收徒,传授面塑技艺,如今已收徒5000余人,使潍坊面塑得到了良好传承。2016年6月,被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潍坊面塑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档案
  潍坊面塑,俗称面花、面鱼、礼馍、花糕等。面塑的常用方法有揉、捏、揪、挑、压、滚、搓、碾、剁、拨、接、切等。潍坊面塑主要原料是面粉和糯米粉,和面时加入各种颜料即可制作,制作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还有就是“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身形情态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充分运用揉、捏、揪、挑、压、搓、滚等技法,对细节不厌其烦地勾勒,帛作一丝不苟,细致入微。潍坊面塑造型完整饱满、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潍坊面塑这种“小玩意儿”更能显示其文化魅力,面塑艺术品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2011年4月,潍坊面塑入选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