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捉迷藏。 |
|
|
|
老鹰捉小鸡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项集体游戏,人越多越热闹。“捉迷藏”有两种玩法,“藏摸乐沿儿”时,有心眼的孩子会故意诱敌,“摸瞎面乎”中的摸人者被蒙着眼睛,全靠声音捕捉身边人的踪迹。 老鹰捉小鸡很热闹 男孩女孩都爱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潍坊地区城乡的街头巷尾,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子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热闹而紧张。一个孩子王扮“老母鸡”,站在最前面,身后一群孩子当小鸡,有一个小朋友扮演“老鹰”,伸着胳膊跳来跳去地捉扮成小鸡的孩子。老母鸡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孩童们一个个紧拽着前面小朋友的后衣襟,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 早年在潍北乡村,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决定老母鸡和老鹰的方式。孩子王先让所有参加游戏的小朋友站在墙根下,伸出一只脚,然后,孩子王嘴里一边念念有词,每念一个字,就用自己的一只脚挨个点小朋友们的脚。这段词是这么念的:“驱驱绊绊,驱到南山,南山有贼,铜狗铁锤,数着谁?数着你!”“你”字一落,这时孩子王的脚正好和某个小朋友的脚碰到了一起,那个小朋友就可以出队等候了。这样一个个孩子被数出来当小鸡,最后剩下的那个小朋友就是“老鹰”了。这个游戏人越多越热闹,男孩女孩都可以参加。 紧张激烈的老鹰捉小鸡开始了,老鹰疯狂地伸着双手作翅膀挥舞状,左冲右突地向前抓着小鸡们,老母鸡则极力拼命地忽闪着“翅膀”(双手),左右挡驾保护小鸡。可能游戏太刺激太好玩了,总惹得在后边当小鸡的小朋友们笑得前仰后合。渐渐地,小朋友们没有更多的力气奔跑了,长长的小鸡队伍受到拖累行动减慢,这时有的小朋友便很快被老鹰捉到了。按照游戏规则,那个被老鹰捉到的小朋友必须去当下一轮的老鹰了,他要经过一番努力,直至捉到小鸡后才能归队当小鸡。 那年冬天,笔者在姥姥家的村子玩“老鹰捉小鸡”,小伙伴全子当老母鸡,福子当老鹰。福子动作灵活,全子左抵右挡直喘粗气。可不知怎的福子不慎一下子踩了空,人仰马翻跌倒在地,这下可乐坏了全子,笑得眼睛眯成了缝,大家也笑得腿难以挪步。这时只见福子来了个鲤鱼大翻身,迅速窜到小朋友面前,一下逮住了好几只小鸡。 玩“老鹰捉小鸡”,孩子们总是兴致高昂忘了饭点儿,直到大人们喊着才回家。 捉迷藏有两种玩法 草垛大树都能躲 早年,在潍坊地区乡下还有一种孩童们非常喜欢玩的游戏,方言叫“藏摸乐沿儿”,其实就是“捉迷藏”的一种玩法。据寒亭区固堤街道北寨村宋洪文老人回忆,玩“藏摸乐沿儿”最好的时间是在有月亮的夜晚,那时农村缺少照明用的火油,所以,如果家里没有什么重要活计,大人们是不会点灯的。家里太黑,小伙伴们就相约到大街上,在明亮的月光下玩耍,“藏摸乐沿儿”则是晚上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 玩“藏摸乐沿儿”,有人藏,有人找,选择方式还是“驱驱绊绊”,最后没被点到的孩子负责找人。找人者先是被孩子王捂住眼睛,然后让其他小朋友赶紧在规定的区域内找好地方藏身隐蔽,范围一般不超过这条大街。笔者小时候“藏摸乐沿儿”每次都规定:西到老井台,东到老槐树,北到老榆树,南到胡同口等等。那时的农村,草垛、土墙、杂树遍布,都是藏身的好地方。等大家都藏好了,孩子王才松手让找人者到处搜寻。有的人很有经验,故意喊:“你藏好了吗,我看见你在哪里了!”有的小伙伴答道:“我在这里,刚藏好呢!”这时找人的小伙伴就循着声音把人揪了出来。那时虽有月亮,可墙角、草垛处都黑黑的挺吓人,增加了几分恐怖和神秘。 笔者小时候有一次玩“藏摸乐沿儿”时,有个小伙伴不知藏到哪里了,怎么也找不到。还有一次,有的小伙伴爬到了街头一棵老榆树上,身体被树叶挡得严严实实,直到最后游戏结束,那个小伙伴才现身。有的小伙伴超出藏身范围,也找不到。更有不守信用的小伙伴竟偷偷跑回家,因为这个原因,所有孩子以后都不愿意跟他玩这个游戏了。 在捉迷藏中还有一种游戏,就是把一人的眼睛用布蒙起来,让他在一定范围内捉其他小朋友,在潍北乡村叫“摸瞎面乎”。被蒙上眼睛的小朋友伸着手,努力靠听力摸索着到处抓人,其他小朋友嘻嘻哈哈地到处跑,如果谁的笑声大或躲闪不及,很快就会被抓到。抓到人就算胜利,被别人抓到的小朋友就会充当下一轮的摸人者。“摸瞎面乎”非常热闹,一场游戏玩下来,都会笑得肚皮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