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23日宣布,将对朝鲜实施“史上最重”和“最大规模”制裁,以切断朝鲜核项目的资金源。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美国政府宣布加重制裁,意在维护其在半岛问题上的主导权。但是美国单方面加码制裁只能令半岛局势更趋复杂,负面效应不容小觑。 制裁涉及56家公司、船只和个人 根据美国财政部在特朗普宣布制裁令稍后发表的声明,此次将有来自多国和地区的27家船运和贸易公司、28艘船只、一名个人受到制裁。美国财政部还与美国国务院、美国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全球航运提示”,警告继续通过船运方式和朝鲜进行货物交易者将受到制裁。 美国财政部在声明中称,此次制裁旨在进一步切断朝鲜规避制裁的“非法渠道”,推行美国对朝“极限施压”政策。 根据相关规定,受到制裁的个人和实体在美国境内或由美国公民掌握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公民不得与其进行交易。 特朗普宣布最新制裁后似乎“意犹未尽”。23日晚些时候,他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共见记者时再次威胁称,如果此次制裁仍不见效,美国将被迫进入“第二阶段”,而这个阶段“将非常、非常严厉,对于全世界来说都将非常、非常不幸”。 在此之前,美国副总统彭斯2月7日在访问日本时曾警告,美国将对朝鲜实施“迄今最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而在23日,率团出席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特朗普之女伊万卡参加韩国总统文在寅为其举办的宴会时也表示,她此行除了出席闭幕式,也是为了重申美方致力于对朝“极限施压”,以“确保朝鲜半岛实现无核化”。
意在维护主导权,招致各界批评 特朗普上台以来,坚持实施对朝“极限施压”策略,但是迄今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朝鲜也并未在其放狠话、“秀肌肉”的压力下表示屈服或者同意与美国直接会谈。 今年以来,朝韩两国以平昌冬奥会为契机恢复对话、谋求合作,半岛局势出现难得缓和。但美国依然坚持对朝外交和经济施压的强硬立场,并威胁将继续与韩国举行联合军演。 在半岛局势刚趋缓和、南北双方急需对话动力的时候,特朗普政府对朝加大制裁,招致各界批评。 美国智库外交学会主席理查德·哈斯认为,美国若想更好地处理半岛核问题,应回归传统外交模式,而不是采用“秀肌肉”和放狠话等对抗方式。 美国朝鲜半岛问题专家鲁乐汉表示,当前韩朝和解进程刚刚开始,各方应为韩朝对话提供更多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政府此次加码制裁力度,意在警告相关国家不要放弃对朝施压,以继续维护美在半岛问题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美国的“长臂管辖式”制裁不仅凸显了其一贯的傲慢,更在当前半岛局势中扮演了不和谐和不具建设性的角色。 本报综合报道
评论 不合时宜的制裁 一年多来,美国对朝鲜推行“极限施压”政策,但没能让朝鲜“乖乖服软”,美国于是再“放大招”。特朗普标榜此次制裁是“史上最重”之后还“意犹未尽”,更发出威胁称,这次制裁若还不见效,美国将被迫进入“第二阶段”。特朗普政府对“大棒”之“偏爱”,可见一斑。 当前,朝韩双方以冬奥会为契机恢复对话、谋求合作,和缓之风正徐徐吹过阴云笼罩多时的朝鲜半岛。冬奥会圣火尚未熄灭,美国就急不可耐地高举起制裁大棒,让刚想松口气的世界把心重新提回嗓子眼。 美国这一动作,初看似在意料之外,细想却也不难理解。特朗普政府一贯对外宣称朝鲜放低姿态是自己“极限施压”策略的功劳,近来看见半岛和风劲吹,不免担心韩国被朝鲜“争取”过去以致毁了施压大计。特朗普政府的“如意算盘”是企望借制裁迫使朝鲜同意与美方直接接触。 不过,华盛顿的“如意算盘”恐怕不会如意。接触需要气氛,对话需要诚意。借体育盛事推动和平进程、为开启半岛对话创造条件,本是相关各方此时最应承担的责任。在半岛局势刚趋缓和、南北双方亟须对话动力之际,美国突如其来的制裁无疑是“踩刹车”“挂倒挡”,属于极端不和谐姿态和非建设性动作。不论朝鲜作出如何回应,美国此举给半岛局势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无可辩驳。 明眼人都看得出,美方的“放狠话”和“秀肌肉”,并未从朝鲜那里收获让己方满意的结果。单方面升级制裁往往是事与愿违,一味斗狠被证明只会起反作用。明智的做法是“找台阶下”,给自己、给朝鲜、也给半岛局势一个和解的机会,体现自己真正的诚意。 为何“极限施压”政策无法见效?首先,它不符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促和促谈的根本精神;其次,它无法弥合朝美双方在对话前提和诉求方面存在的分歧。事实证明,朝美之间巨大的信任鸿沟并未因特朗普政府的做法而有所收窄,美国咄咄逼人的架势既不被朝鲜接受,更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多年来,半岛和谈一直陷于朝美“鸡同鸭讲”的怪圈,并沉沦于由此引发的恶性循环而让人看不到未来。 当前是考验各方对话诚意的时候。化解半岛僵局的唯一出路是对话,各方应该拿出诚意来,维护和延续朝韩对话势头,为开启半岛问题对话做出实质性贡献。一味施压斗狠犹如饮鸩止渴,有关方面越早看明白这一点,就会越少作出错误决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