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股票大跌,有点小郁闷的财迷小姐跟闺蜜们探讨近期理财心得。沉默许久的小田突然语出惊人:“我现在感觉,在这样的时期选择花钱也不错。” 短暂沉默之后,大家开始兴奋地讨论起如何花钱的事。小田自诩“品牌狂人”,坚信品牌是硬道理,关乎个人品位和生活质量大计,出点血划算,只要计划好了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此番言论立即遭到炮轰,另一个闺蜜小青觉得名牌虽好,可价格不菲,自己的收入水准和小田差不多,要是也这么“败家”,绝对“月光”。 在财迷小姐的建议下,小田与小青迅速把自己今天用的护肤品、化妆品和身上的衣服、鞋子一一报了出来,算算价钱,小田全身的行头是小青的三倍不止。于是众人立刻对小田展开消费观、理财观教育,刚说了没两句,小田急了:“我花的这些钱都是预算内的,既没耽误基金定投,也没耽误我保险储蓄。”小青闻言大惊:“我这么省都还没买基金呢,也就是零存整取外加一份分红险,你有其他收入吧?”小田一口咬定自己就靠工资吃饭,小青说“打死也不信”。眼看争论升级,财迷小姐赶忙支招:咱们这群里的都记账,你们俩干脆晒晒这两个月的账单。 账单晒出来,众人哑然,小田还真比小青省。比如指甲油,小田的名牌指甲油70元一支,小青的普通指甲油一支29元,可小青觉得便宜,一下买了三种颜色,加起来一共87元,反倒比小田多了17元。一项一项看下去,小青的购物清单的长度反超小田三倍不止。 财迷小姐忍不住感叹:和小田购物单上寥寥几项“奢侈品”相比,小青的购物清单就是统计曲线那条长长的尾巴,虽然数值超低,但是绵延不绝,一旦加起来,总数煞是惊人。“长尾理论”的销售逻辑是“销售成本越低,销量就越大”。反过来放在消费者身上,那就是购买成本越低,购买量就越大。这么算下来,买便宜货还真不一定省钱。 小田一边晒一边总结自己的购物心理:因为价钱高,所以选的时候非常谨慎,绝对满意后才掏钱,期间还费尽唇舌跟专柜小姐索要各种试用装;用的时候,不到最后一点绝不扔掉。而且每次“出血”后还就会不断提醒自己要省钱……小青听后开始自我检讨,因为自己买得便宜,所以买东西就很随兴,这样一来反而花得更多。财迷小姐听了小田的消费观念后也感叹:确实是这样,比如冬天用的润唇膏,一款迪奥润唇膏将近300元一支。财迷小姐不舍得,从网上买了四五只价格六七十元的各类品牌的润唇膏,结果不好用不说,花的钱也比大牌的润唇膏要多。 经济学家们都忙着给商家支招怎么赚钱,看来财迷小姐的朋友们也得学着用专家的智慧成果逆向思维,完善自己的消费方式和理念。 本报记者 李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