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2018全国两会 |
第03版
要闻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车辆正式进入开放道路测试 3月1日,全国首批3张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在上海发放,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获得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当天下午,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第一批发车仪式在嘉定举行。此次发车标志着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车辆正式进入开放道路测试。 测试现场 提前500米接收红绿灯信号 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双脚不用再踩着刹车和油门,汽车进入车道平稳行驶。3月1日下午3时30分,来自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的两辆智能网联汽车驶入开放测试道路博园路路段。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该路段大多数时候路面行驶的车辆较少、道路通畅,道路两旁的行人也比较少,车行道、人行道、自行车道、盲道等设置规范。 虽然看起来和其他道路一样,但其实测试路段的所有交通信号灯都进行了改造升级,加装了网联设备。该设备可通过发送信号与智能网联汽车进行交流,智能网联汽车内也装有车载网联设备和GPS定位系统。 蔚来电动力工程副总裁黄晨东博士介绍说:“此次进行测试的汽车车身上装有十几个超声波雷达,车顶上装有三目摄像头,收集到的所有信息都会被传送到‘计算机大脑’中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会传送给控制器控制车辆,包括刹车、转向、变道等。”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智能网联汽车比人聪明,比人更加灵敏。距离下一个红绿灯还有500米的时候,车子就已经接收到了发来的相关信号,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车速。” 为了更好地进行测试,测试路段还加装了不少摄像头,用来记录智能网联汽车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包括驾驶员干预的次数、红绿灯路口的通行效率等。据了解,汽车企业在进行测试后会将相关的数据和图像资料提交给上海国际汽车城,相关工作人员会据此给出一份评估报告,作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参考。 测试驾驶员水平十倍于新手 进行开放道路测试时,每辆智能网联汽车内都坐着一名驾驶员。据上海国际汽车城工作人员介绍:“万一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出现危险情况,‘坐镇’的驾驶员可中断自动驾驶程序,切换为手动操作。此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段对社会车辆开放,和其他正常开放的道路一样,所以要做好应对复杂路况的准备。当车辆在‘自动驾驶’模式运行时,测试驾驶人会始终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及周围环境并做好随时接管的准备。” 根据《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规定,在测试期间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对测试驾驶人进行处理。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荣文伟介绍说:“每辆测试的车辆内都配有驾驶员,也就是安全员,虽然是无人驾驶,但驾驶员有保证车子安全运行的责任。最后鉴定下来,如果是车子的责任就由车企负责,如果是驾驶员的责任,就由驾驶员负责。为了保证测试车辆不会碰撞行人或者其他车辆,我们对驾驶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按照国外的评级标准,如果说刚刚拿到驾照的人的水平是1的话,测试驾驶的水平应该为10。驾驶员需要干预的次数越来越少,就说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道路划定 将逐步开放更多测试道路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黄瓯介绍,根据上海市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第三方机构对相关道路的评估,在嘉定区划定了安全性高、风险等级低的5.6公里道路,作为上海市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下一步,将分级逐步开放更多的道路环境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 据了解,接下来将逐步将道路测试范围拓展至嘉定区安亭镇全镇区域。 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经理张程说,与封闭测试区不同,开放道路是更自然的交通环境,受到挑战更多,大量数据采集有助于更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从“实验室”到开放路段,能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这一新事物,也有助于相关法规完善。 交通安全 测试车辆保险不低于500万 3月1日发布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对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测试车辆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提出具体要求条件,如:测试主体应建立测试车辆远程监控数据平台,同时按要求接入第三方机构数据平台;为申请测试车辆购买每车不低于500万元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者出具相同金额的赔偿保函。测试驾驶人应具有50小时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操作经验,其中40小时以上的相应申请测试项目的驾驶经验。测试车辆应在第三方机构指定的封闭测试区内,按照测试评价规程进行相应测试项目的实车试验,在规定的有效试验次数内达到相应的要求等。 未来规划 将发放更多开放道路测试号牌 据了解,申请道路测试前,测试车辆须在第三方机构指定的封闭测试区内,按照测试评价规程进行相应测试项目的实车试验,每个测试项目有效试验次数不少于30次,测试结果达标率不小于90%。 目前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已经通过了封闭测试区实车试验的测试评价,并满足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中的其他测试申请条件,所以获得了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获得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资格。 荣文伟介绍说:“和考驾照相似,封闭测试区测试相当于‘小路考’,目前开放的三段测试道路是第一级别的‘大路考’。接下来还将发放更多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其实此次提交牌照申请的还有20多家公司,但它们的测试小时数还没有达标。目前第二批企业也正在积极准备,计划近期申请道路测试。” 此次发布的牌照有限期到2018年5月29日,接下来的三个月内,相关企业可以在规定开放测试路段进行测试。 观点 无人驾驶还有多远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进入创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迈向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无人驾驶车作为未来生活的“第三空间”,无疑成了科技界的“宠儿”。 开放道路测试,是产业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研发测试向示范应用和商业化推广转变的重要助力。 智能网联汽车要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其无人驾驶,离不开多方支持。除了技术储备,尤其需要一些行业标准以及法律保障,比如,无人驾驶车如何识别交警指挥手势,电动车乱穿马路导致的碰撞,责任如何认定及处理等。 我国尚无明确法规,不乏有车企“打擦边球”甚至违规进行“黑路测”的情况。 “真正要实现松开人们双手双脚的无人驾驶,可能还有一段时间,至少要经过多年的大规模测试、验证,慢慢过渡,希望政府、舆论能给予试错空间,一起来完善这个新领域。”黄晨东说。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