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姐打车遇害引关注,交通部拟设网约车失信“黑名单” “空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持续发酵,最新消息称,网约车司机刘某华作案后弃车跳河,有较大几率溺亡,目前,警方正在全力搜捕中。滴滴出行5月11日表示,平台原有夜间安全保障机制不合理,自5月12日零时起,滴滴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下线,停业自查整改一周。交通部也下达征求意见稿,将对网约车失信行为设立“黑名单”,司机无证上岗或列“黑名单”。 事件回顾 遇害空姐曾经跟同事说“司机变态” 据媒体报道,21岁的空姐李某珠5月5日从昆明飞到郑州,当晚在与航空公司签约的宾馆换装洗浴后,夜里11时50多分出门乘坐滴滴顺风车。她买的6日深夜1时从郑州到济南的卧铺,准备要回老家参加亲戚的婚礼。在乘车不久,李某珠曾通过微信和同事说司机有些变态,觉得她漂亮想亲她一口,同事就劝她快下车,其间同事还给她打电话,但她称“没事没事”,同事就挂了电话。 5月6日一直联系不上李某珠,家属很担心,因为同事知道李某珠当晚乘坐滴滴顺风车,便开始联系滴滴公司以及警方,同时赶往警方报案。8日,警方告知家属李某珠的遗体被找到,身中数刀,死状凄惨。家属认为女儿生前可能遭遇性侵。 而当晚搭载李某珠的那名滴滴司机一直处于失联状态。 李某珠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称,李某珠是家里的独生女,6日晚上联系不上女儿就感觉到事情不好了,听办案警官说,“那名滴滴司机带着刀”。 李先生的朋友表示,李某珠是“非常优秀听话的一个孩子,1米74的大个儿,刚参加工作一年,没想到竟然遇到了这样的事儿”。 最新进展 发现疑似嫌犯尸体,将做DNA鉴定 空姐打车遇害一事,经过媒体报道后,滴滴公司5月10日发布声明,公布司机刘某华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已经停机)、照片等信息,最高悬赏百万元,进行查找。滴滴表示,“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郑州警方5月10日夜里通报,2018年5月6日凌晨,郑州市航空港区发生一起命案,受害人李某珠(女,21岁,山东济南人)在搭乘网约车途中被害。网约车司机刘某华(男,27岁,郑州航空港区人)有重大作案嫌疑。经专案组调取事发地附近多路监控,顺线追踪,显示嫌疑人刘某华作案后弃车跳河,现警方正在相关区域全力展开搜捕。 此外,当地救援队一名工作人员在微博上表示,嫌疑人晚上跳河逃跑,溺亡的几率很大。该工作人员指出,因河流流速较大,且水底堆积物较多,搜寻难度较大。如果溺亡,48小时后基本上就会浮在水面上。当地潜水员以及附近十支水上打捞队伍已经备勤,随时可以支援郑州公安进行水上水下搜索。 记者11日晚8时30分获悉,在郑州警方通报的杀空姐疑犯刘某华落水地点,警方组织的打捞人员已发现了一具尸体,疑似嫌犯,但还在打捞。具体确认还需要待打捞出来以后做DNA鉴定。 当晚,河南省公安厅通过微博辟谣,网上流传的“杀害网约车乘客嫌疑人刘某华已被抓获”、“嫌疑人仍在使用支付宝”等相关视频图片均为不实信息。 监管漏洞 滴滴司机后台可看对乘客露骨评价? 空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滴滴平台对司机的监管引发热议。5月11日,有微信公众号称,滴滴司机在接单前,可以看到乘客此前搭乘顺风车的时间、地点、消费价格以及司机对乘客的评价,有些评价可能相当露骨,例如“安静的美少女”“美女下车时丝袜容易走光看得想入非非”等。 对此,有律师认为,如果滴滴司机在接单前确实能看到超出承运合同关系外的一些评价信息,这不但会对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隐患,还极大地侵犯了乘客的个人隐私权。 一名网约车业内人士则向记者表示,滴滴顺风车司机与乘客的“互评”功能,尽管初衷是强调社交,但对这些评价平台缺乏有效的管理,“平台应该加强对评论内容的审核与管理,过度偏离乘车过程本身以及露骨的评价,平台应该设置屏蔽功能,或者对司机作出提醒”。 相关链接 滴滴司机涉多起刑案,强奸11起 5月11日上午,记者从裁判文书网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涉及滴滴司机犯罪的强奸案11起,殴打乘客7起,另有抢劫、故意杀人等多起案件。 记者对近年来发生的11起女性被滴滴司机强奸的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乘车过程中,多数实施强奸犯罪的司机都会先和女乘客闲聊天,了解其个人信息,判断“是否容易占便宜”,然后决定是否下手。11起案件中,这样的案件有7起。 此外,实施犯罪的地点也有不同。有的司机是直接将车开至偏僻处,实施犯罪。有的是套取女乘客独自一人在家等信息,追踪至其家里实施强奸。还有的则是先成为“朋友”再伺机实施犯罪。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滴滴司机孙某结识乘客尚某的第二天,将尚某骗到哈尔滨市一处“密室逃脱”工作间内,强行与尚某两次发生了性关系。 从时间上看,其中9起案件发生在气温相对较高、女性衣着较少的5月至9月,其中仅8月就发生3起。 在故意伤害案件中,一般都是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进而发展到殴打行为。发生争执的原因多为行车线路、车费问题、打车退单、给差评等。在此类案件中,还有7起案件是乘客被司机打伤。 此外,记者发现有滴滴司机利用开网约车的机会运送毒品。 ◎各方动作 滴滴出行 顺风车业务 全国停业整改一周 滴滴出行11日表示,平台原有夜间安全保障机制不合理,导致在该订单中针对夜间的人脸识别机制没有被触发。自5月12日零时起,滴滴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下线,停业自查整改一周。 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嫌疑人系违规借用其父顺风车账号接单。其父亲曾通过了滴滴顺风车注册时的三证验真、犯罪背景筛查和接首单前的人脸识别等审查。 嫌疑人在案发前,曾有一起言语性骚扰投诉记录,客服5次通话联系不上嫌疑人。由于判责规则不合理,滴滴后续未对投诉作出妥善处理。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除下线顺风车业务一周外,还从即日起对其他平台业务的所有司机全面审查,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的人车不符情况,并及时公布整改情况。”这位负责人说。 交通运输部 无证网约车司机 或列入失信黑名单 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11日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指出,未取得平台、车辆、驾驶员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驾驶员,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且6个月内仍拒不改正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列入失信联合惩戒主体名单。发生上述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的失信主体,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直接列入“黑名单”。 《征求意见稿》指出,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按有关规定组织或推动对网约车实施细则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尚未发布网约车实施细则或已发布网约车实施细则但未完成公平竞争审查的城市,关于网约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相关要求待完成审查工作后实施。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