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宋·戴表元《苕溪》),桑树生长有多久了。植物有六亿年的传奇经历,大约两万多年前,树木以大量落叶的方式,减少水分蒸腾,在天寒地冻的季节活下去,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七千年前,作为落叶树木,桑树一遇见蚕,它的生长就助推着中华文明的形成。 缫丝制衣,穿上衣服的文明人在城之南,在河之东,锄草耘地,采桑养蚕。有一美丽的采桑女,叫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汉乐府《陌上桑》)有一著名的词牌,叫《采桑子》:“吴蚕孕金蛾,吴娘中夜起。明朝南陌头,采桑鬓不理。”(杨维桢《采桑子》)吴娘罗敷是转世的嫘祖。 鸡鸣桑树颠,桑榆晚照红。桑树的树冠高大繁茂,那是我们最原初的屋顶。桑梓之地,父母之邦。如今,桑树依旧是故乡的站牌。桑树下,站着我们白发苍苍的娘。在芒种时节,回家看看吧,帮父母割割麦子打打场,累了,就捡拾掉落的桑葚,就像孝子蔡顺那样,拾葚异器,黑者奉母,风吹落的红桑葚留给自己,煮粥,酿酒,让故乡的味道流连在唇齿之间,回味时陶醉不已。 文/刘学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