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政事
 
标题导航
配垃圾桶建小公园 村里美了
2018年06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配垃圾桶建小公园 村里美了
我市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打造美丽乡村,拉升村民幸福感



  “以前村里到处都是垃圾,道路坑坑洼洼,现在有了垃圾桶,道路也硬化了,还建起了小公园,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昌乐县朱刘街道东圈村村民说。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6月13日,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昌乐县举行,与会人员到朱刘街道东圈村、五图街道庵上湖村等地方进行观摩,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获充分肯定。
村里建起小花园、健身广场,大街小巷洁净通透
  13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昌乐县朱刘街道东圈村,平坦的街道、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耳目一新。在村中心还有一个小花园,阵阵花香扑鼻,几位村民正在散步、聊天。东圈村还建起了健身广场,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早饭后,村民们聚集在健身广场锻炼身体。说起村庄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感触很大。
  “原先村里可不是这样,垃圾随地乱扔,道路坑坑洼洼,还有条大沟,沟边垃圾成堆,一走近就有股异味,特别难闻。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小公园,放了垃圾桶,配了保洁员,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65岁的村民刘桂芹说。
  记者了解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来,东圈村以建设花园式村庄为目标,先后投资460余万元建设了广场、公园、公厕,安装了健身娱乐器材,栽植绿化苗木1800平方米,硬化道路面积2600平方米,安装路灯52盏。同时,为搞好村内环境卫生,东圈村还实行了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逐级包户和“门前三包”制度,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广大村民自觉维护门前卫生,大街小巷达到了洁净通透的标准。
整治铁路沿线环境基本完成,打造生态景观长廊
  记者来到朱刘街道比德文路桥北西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口袋公园”,园内植被错落有致,景色别致秀丽。“原来这里就是一片荒地,到处都是建筑垃圾,环境特别差,现在成了公园,附近村民都喜欢来这里散步。”村民孙先生说。
  自今年4月份,昌乐县开展了以绿化美化、安全隐患整改、环境卫生治理为主要内容的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对已有绿化区域进行卫生清理,绿化补种苗木;对原先未绿化的老火车站货场等重点路段新建绿地,扩大绿化面积,高标准种植各类树木,丰富植物配置,提升绿化品位。
  截至目前,沿线环境综合清理整治已基本完成,共清理垃圾300余吨,粉刷墙体20000余平方米,栽种各类苗木30000余株,栽种花草60亩。清理整治安全隐患341处,清运垃圾400余车,护坡300余平方米,并在铁路沿线绿化补植1000多米的基础上,打造了10多个绿化提升点,沿线总绿化面积15000多平方米,形成了矮中高三层绿化屏障,形成四季有景致、季季景不同的绿化效果,切实打造出了一条生态景观长廊。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优美环境与农旅经济一起抓
  为进一步扩大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面,昌乐县坚持人文景观打造和环境卫生整治并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将不少小山村打造成了风景宜人的旅游景点。
  昌乐县五图街道任家庄村在古楼旧址上建设了一处集古迹保护、国学教育、文化交流、田园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方山书院,同时注重加强了村内生态建设和保护,将该村建设成为有文化、有品位、有内涵、有环境特色的现代化新村。
  响水崖子村是昌乐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的一个典范。为打造旅游特色,该村建筑按古朴、原始风格改建,保留一个1米宽、80米长的“三尺巷”,借助“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历史典故,倡导村民文明相处。村内还养殖了多种动物,建设了绿地、公园,给人以“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昌乐县坚持优美环境与农旅经济一起抓。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创办了华安瓜菜专业合作社,开发了草莓、葡萄等瓜菜采摘和农家乐项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该村还把环境卫生作为提升村庄形象的有效措施。该村成为全国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典范,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旅游特色村、省级美丽休闲乡村。
全市今年建1000个 标准化管理示范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
  自2011年以来,我市累计完成财政投入50多亿元。全市按照每个镇街至少建有1座转运站,每万人配备1辆垃圾转运车,每15户或60人设置1个垃圾桶的标准,共建设改造生活垃圾转运站144座,配套转运车辆1600余台,设置垃圾桶或其他垃圾收容装置20多万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近两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聚焦农村生态宜居,以标准化管理为突破口,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质量对城乡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2018年,首先在全市创建1000个标准化管理示范村,通过集中打造一批城乡环卫一体化精品亮点和特色品牌,以点带面,推动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提品质、上水平。
  另外,我市还将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重要延伸,将铁路沿线整治工作作为提升城市管理的突破口。截至目前,胶济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和提升工作,我市共完成问题整改3181个,完成率为100%。共清理各类垃圾28.59万立方米,粉刷房屋61.6万平方米,拆除违建面积48.36万平方米,资金投入约2.76亿元。绿化面积637.97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树木28.9万棵,绿化投入资金约1.78亿元,胶济铁路沿线环境显著提升,成为我市一条有特色、有品位、有亮点的景观廊道和城市的靓丽名片。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通讯员 杨晓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