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潍坊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预报
中国对美商品加征关税
税务总局潍坊市税务局挂牌
我省推进“食品工厂规范化”
我市颁发首张农药经营许可
临朐抓好教育均衡内涵提升
政策打补丁 请想周全些
2018年07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打补丁 请想周全些



  □孟然

  近日,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为了孩子在片内入学,一些夫妻二人中有一方户口没在片内的,为此去办了离婚手续。  (7月6日《新京报》)

  过去,在生源不紧张的时候,不同地区和学校,对于“适龄儿童、少年户口随父母”的政策解读,往往能留下一些自由裁量的空间。只是,偏偏今年是“龙宝宝”扎堆入学的年份,学位供不应求,也就促使了一些地区和学校采取最严格的限制条件。
  应该说,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确有苦衷。资源有限,谁也无法短期内改变。但是,无论如何,最终的苦果还是得由家长们来尝,于是“假离婚”才成为了家长们最无奈的选择。
  这种情况并非石家庄独有。我们当然可以说,很多家长是拿婚姻当工具。但反过来说,以“假离婚”的方式换取孩子在片区内的学校上学,这种“不择手段”何尝不是一种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申诉”?
  划片入学本是一项与就近入学政策相配套的措施,起初就是为了模糊名校概念、保证学校间均衡发展。但随着政策与现实的互动,划片入学不仅导致了“天价”学区房,也加剧了学校间的马太效应。在很多城市,除了少部分“土著”之外,重点学区内都是资源高度集中之地,而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希望正在渐行渐远。
  2016年2月,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
  短期内,这种增加学校分配不确定性的政策,的确可以堵住人们为孩子上名校而假离婚的冲动。长远看,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并逐步均衡分布,也不可回避。
  “引导”家长为孩子上学“假离婚”的“幼升小”政策,必定是反常的。就算优质教育资源紧张,也不宜这样将“父母子女户籍同在一处”作为孩子上片区学校的强制性条件,进而产生错误导向。当然,以更加深刻、全面的教育资源供给端改革去平息家长的焦虑,也是绕不开的长期目标。  (请作者与本报联系,领取稿费)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