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峥嵘岁月稠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城市“厕所革命” 他是亲历者
2018年07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厕所革命” 他是亲历者



李传修从事一线清洁工作47年,见证我市环卫事业变化发展
  1961年,年仅13岁的李传修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一线清洁工人。当时,他的工作就是在自己的片区里挑粪,打扫卫生。在这个最基层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47年。7月4日,记者在市环卫处宿舍见到了70岁的李传修,头发花白的他聊起过去这些年潍坊厕所的变化,滔滔不绝。从靠用人工手掏肩挑,到如今全部实现自动化,潍坊变得越来越干净美丽。
为了补贴家用,13岁干上清洁工
  7月4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市环卫处宿舍见到了李传修,头发花白的他看上去颇有气质,丝毫不像干了几十年“粗活”的环卫工。他说,退休以后最大的乐趣就是逗弄孙子、孙女,看看电视,日子过得特别清闲。回忆起年轻时那些艰苦的时光,心里还真有些怀念。
  1948年,李传修出生于奎文区一个普通家庭里,他的父亲在当时的潍坊市清洁卫生管理委员会里干会计,母亲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李传修说,当时家里就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维持生活,而他有兄弟姐妹共7个人,母亲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照顾孩子上,日子过得特别清贫。
  1961年年底,李传修的父亲李胜庭为了缓解家里的生活压力,决定让当时13岁的李传修参加工作,挣钱补贴家用。就这样,李传修也来到了父亲的单位,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一线清洁工人。
  李传修说,其实他们家说起来也算是环卫家庭,他的爷爷就是一名掏粪工,这个活干了一辈子,他的父亲则是干会计工作。而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又继承了爷爷的老本行,干起了挑粪的活。
走街串巷挑大粪,还得打扫卫生
  来到单位后,李传修被分到了如今的彩虹桥片区。当时这里的道路主要还是土路,他就负责着打扫街道上的卫生。之后,他又被安排了新的任务,每天早上挑粪。
  李传修回忆说,当时他负责的片区里都是一片平房,家家户户里都是旱厕。每天凌晨5时,他就会准时出现在片区里,挨家挨户收集粪便,用扁担将桶挑出去,放到自己的地排车上。然后再回去继续收,保证把每户里头一天产生的粪便都打扫干净。
  对于当时年仅14岁的李传修来说,挑粪可不是个好活,但再苦再累,他都坚持下来了。当时他的工具就是一辆地排车,两个粪桶,一把扫帚和一把铁锹。“那时候的地排车和后来的不一样,轮胎特别粗,都是靠人力拉着,别提多累了,一天下来肩膀上都会磨出血印子。”李传修说。
  最难熬的日子则当属夏天,每一桶粪便都臭气熏天,他早上转悠一圈下来,身上的臭气一天都散不去。而他最怕的就是下雨阴天的时候,一旦下了雨,粪坑里的大粪就会变成粪汤,捞都没法捞,只好往粪坑里填土,搅拌一下,再捞上来。那一幕幕场景,到现在李传修还记忆深刻。
  李传修说,早上用两个多小时把粪挑完,他一天的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他还得到马路上去清理马路卫生。当时的道路都是土路,一场雨下来,道路上全是泥,往往几天都清扫不完。
用上机械 工作越来越轻松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机械设备的逐渐使用,李传修的工作压力比以前小了不少。他印象当中,在1965年前后,单位购买了3台三轮摩托车。由于他年轻会开车,就分给了他一辆,那时候起,他才逐渐告别了拉地排车工作的生活。1966年前后,单位里的维修队改造了几台扫街机,逐渐开始用于清扫马路卫生。
  李传修说,以前他们单位由卫生部门管理,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资金也不充足,发展比较缓慢。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时,改由城建部门主管,并成立了专门的市环卫局,上级部门给予了大力的资金和设备支持,我市的环卫行业才迅猛发展起来。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环卫部门针对城区厕所开展了大规模的三格无害化处理行动,掀起了我市的“厕所革命”。李传修说,在当时城区的厕所就是在路旁隐蔽角落里,几乎都是露天的,厕所下面只有一个挖的坑,特别简陋。而实行三格化粪池后,厕所下面都挖上了大的化粪池,并分成了三格,粪便由第一个池子依次顺流到第三个池子中,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发酵和无害化处理,这样最后产生的粪便就可以利用起来了。再后来,城区的厕所都安上了屋顶,逐渐开始向如今的公厕演变,而他们的工作也随之越来越轻松,不用再一铁锹一铁锹的往外掏粪了。
厕所越来越高档,城市越来越美
  李传修说,在他印象当中,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市城区出现了冲水厕所,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厕所革命”。越来越多的家庭淘汰了过去的旱厕,用上了这种冲水厕所,再到后来演变成了马桶。随着时代发展,大小便用水一冲就变得干干净净,厕所里连点异味都没有,这在以前他简直连想都不敢想。
  2008年,已经年满60岁的李传修从单位退休,但他没有完全放下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这份事业。李传修说,他出门散步的时候经常去路旁的一些公厕里转转,眼看着现在的公厕越来越干净,里面的设施越来越完善,他特别感慨。“想想以前路旁那些四处漏风撒气,随便用木头板、砖头搭建的厕所,再看看现在路旁这些公厕,真的为潍坊环卫事业的发展感觉特别自豪和骄傲。”李传修说。
  李传修说,伴随着我市逐渐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不光城区的旱厕全都消失成了历史名词,连农村里的那种粪坑都逐渐被淘汰,都换上了冲水厕所,想想就让人觉得振奋。“我以前干的是掏粪工这个工作,我并不感觉丢脸。但相信随着时代发展,这个工种会完全消失掉,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来说,绝对都是一件好事。”李传修说,这意味着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丽。
◎人物档案
  李传修,奎文区人,1948年出生,1961年来到潍坊市清洁卫生管理委员会工作,后来先后在市环卫处、奎文区环卫处工作。在47年的环卫生涯当中,李传修从事过掏粪工、挑粪工、垃圾工、清洁工、修理工等多个工种,始终坚持在环卫一线上,由于工作努力认真,曾经多次被单位评选为“先进个人”,见证了潍坊环卫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2008年,李传修从奎文区环卫处退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