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滨海审批服务“一窗受理、一门办理、一章审批、一次办好”
7月9日,记者了解到,滨海区以全领域、系统性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在全市率先组建行政审批局,创新审批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一窗受理、一门办理、一章审批、一次办好”审批服务新模式,建设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政策最优、服务最好的发展软环境,使群众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高的满意度,全力打造全国行政审批改革的样板示范。 1 一个窗口可以办一揽子事 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在滨海区政务服务大厅看到,来自德鲁尔冷藏车有限公司的刘杰正在消防窗口办理消防设计备案业务,工作人员将一张登记表递交给他,并详细交代了审批流程和所需提供的材料。“有了这张流程表,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办理都写得一清二楚。不懂的我就随时问工作人员,他们都能及时解答。”刘杰说。 记者了解到,围绕“一窗办成整件事”的目标,滨海区设置了综合受理窗口,推行受办(理)一体、集成服务模式。按照事项性质、关联程度、办件数量等划分投资项目、商事登记等多个功能区,申请人向综合受理窗口提出申请和递交材料,即可办理整件事,实现一个窗口办一揽子事。 实行一窗受理后,滨海区由原来123个审批服务窗口优化为53个综合受理窗口。如办理施工许可证,企业原先跑3个窗口排9次队变为只需跑1个窗口排1次队即可,办理时间由原来20个工作日减少至2个工作日。对投资建设、商事、民生领域的项目审批链条进行优化整合,再造审批流程,实行“一口受理、同步收件、前置审查、并行办理”的全并联审批机制,实现了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申报材料由185项减少至75项,投资项目从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到完成施工许可办理时限由54个工作日压缩至8个工作日,审批提速达到85%;民办幼儿园审批由原来跑公安局、社会事业局等8个部门变为到行政审批局受理窗口跑一次,提交材料由8套变为1套,从筹设到完成注册登记由平均2个多月缩减至4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由原先的14个工作日减至1.5个工作日。 2 启用“2号公章”当天完成审批 “我先打电话咨询,需要哪些材料都提前弄明白了,来了窗口就给办,也不用来回跑潍坊了。”潍坊运昌物流公司办事人员王桂钢正在办理危险品运输车辆过户手续。窗口人员李丽审阅完过户表格、车辆档案、机动车检测报告等资料后,在道路运输证配发表上盖上了潍坊市道路运输管理处运输管理专用章。 据了解,对区级行政许可事项,滨海区刻制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统一在许可文件上加盖审批专用章,解决审批盖章多、审批时间长等突出问题;对承接的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刻制启用了市有关部门单位“2号公章”,滨海区管委会授权行政审批局代为管理使用。通过市区两级行政许可权的整合集中,做到市区审批层级一体化,打造潍坊行政审批的“滨海特区”,企业、群众办事“进一个门、找一个人、盖一个章”就能办理市、区两级审批事项,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和企业。如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原来需区国土部门先初审材料,再到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签订,盖章用时平均七天,启用“2号公章”后当天就能审批完成。 “通过市区两级行政许可权的整合集中,做到了市区审批层级一体化,企业、群众办理这两级审批事项只需‘进一个门、找一个人、盖一个章’就能实现。”滨海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朱良田说。 3 跑一趟腿就完成 企业开办手续 在滨海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姜瑞芹在滨海区行政审批局商事与社会服务窗口办理企业开办手续,10分钟后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我们制定了明确详细的企业开办手续流程,只要服务对象按照流程来,不懂的地方,我们电话、微信沟通,直到所有材料准备无误,才让服务对象打印材料,过来就可即时办理。办事人员只需要跑一趟腿,就完成了企业开办手续。”滨海区行政审批局商事与社会服务处处长文杰说。 滨海区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导向,全面推行“一次办好”改革。重点推动落实“311计划”,通过明确事项、简化材料、优化流程、全程网办、优化服务等措施,确保群众到政府办事,除第一次到受理窗口现场咨询外,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实现一次收件、一次审结,一次办好。编制好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材料清单、流程清单“三张清单”,向社会公布,让群众办事明白清楚,到今年年底,实现公共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 滨海区搭建好“一个平台”,按照“互联网+”思维,对现有政务服务通用审批网络平台进行升级完善,做到了横向与部门单位,纵向与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审批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开发使用政务服务微信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群众办事“一机在手,全部解决”。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审批业务网上查询、受理、办理、管理一统式办结,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施“满意工程”,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全面推行“十项服务”举措,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便民服务和改革红利。 4 行政审批由一个部门负责 另外,滨海区还推行“大部制”改革,推进审批要素集成,通过“三整合”,构建“大审批”格局,实现行政审批由一个部门负责。 当天,来自滨海区的胡金青正在咨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他说,投资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原来要跑经发、环保、安监、土地、规划、住建等10多个部门,改革后整个投资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在行政审批局1个处室内即可办理完成。 滨海区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实现职能整合,将分属原来区内的26个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局,实现从“政出多门”到“一门审批”的转化。按照“应纳必纳”的原则实现事项整合,除公安、税务等特殊行业部门外,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156项区级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局。 同时,滨海区主动承接31个市直部门的214项行政审批权限,由行政审批局集中实施审批权。通过聘任制,突破行政事业、编内外人员身份界限,实现人员整合,将原相关部门33名行政审批人员统一聘至行政审批局,实行统一管理、绩效考核。通过职能、事项、人员全聚合,打破审批壁垒,有效解决“审批长途旅行”的问题,减省审批环节,降低审批成本,提高审批效能。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