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入伏,迎来“加长版”三伏天,不少劳动者依然坚守工作岗位 盛夏时节,炎炎酷暑,又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然而,众多高温工作者却坚守在工作一线,任凭高温“烘烤”,为城市环境和社会发展默默付出着。即日起,本报推出“汗落应有声——高温工作者权益调查”系列报道。记者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艰辛,探访他们是否享有应得的高温待遇。 7月17日,是入伏第一天,今年三伏天共40天,我市进入全年最热的一段时间。根据市气象台发布的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显示,在本月22日之前,我市将持续高温,天气闷热、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高,提醒市民注意防暑降温。酷热难耐,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里避暑,不过,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别人的清凉,为了别人的便利,为了城市的优美环境,依然在高温 下坚守在工作一线。 记者探访之火烧类经营者 毛巾缠在脖子上,时不时擦拭汗水 目前,我市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温一个劲蹿高,连续多日最高气温超过了35℃。在这样的天气里,大部分市民不愿意外出,众多室外工作者也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寻找避暑的地方。 在烈日炎炎的高温天里,街头的炸串店、火烧店等小吃店并没有因此停业。经营者们依然守在火炉旁,做着烧饼、煎饼等,任凭汗珠不停地往下流,如同在洗桑拿,坚持为食客们做着美味。 7月16日上午8时许,室外已经很热了,在奎文区福寿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西南侧摊点群处,赵先生守着自己的火炉,烙着土烧饼。炉子里的炭火照得脸通红,赵先生额头上布满汗水。一条毛巾缠在脖子上,他时不时擦拭着汗水。“一年当中最难熬的就是夏天,外面高温,还要被炉火烘烤着。”赵先生对记者说,尤其是这几天,气温太高了,一早上要喝两大杯子水。 随后,记者来到金都时代新城小区附近,摊主周女士正在忙着做煎饼果子,守着一台电炉子。在炉子的烘烤下,她脸颊上全是汗水,有的汗珠流进了眼睛里。“早上7时多,室外就开始热起来了,电炉子周围的温度能达到40摄氏度。上班高峰期最忙碌,根本来不及喝水,我就用毛巾擦擦汗,忍一会儿再喝。”周女士说。 守在火炉旁做火烧,屋里像个蒸笼 7月17日,记者来到奎文区新华路与东风东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火烧店,刚进门,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尽管有一台大功率风扇吹着风,但温度依然很高。店主丁红梅脖子上围着一条毛巾,脸上的汗水不停往下流。她坐在火炉旁,炉火烧得正旺,火苗不停往上蹿。每过几分钟,她就会用毛巾擦拭一下汗水,喝上几口冰冻的矿泉水,然后继续工作。 “干我们这行,夏天最遭罪,每天都要守在火炉前,屋里的温度能达到50多摄氏度,像个蒸笼。尤其炉火烧旺、顾客排队买火烧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喝水,坚持不住的时候,就用毛巾擦擦汗。”丁红梅告诉记者,在这么高的温度下,风扇几乎失去了作用,吹出来的也是热风。 丁红梅和丈夫在这里经营火烧店18年了,虽然夏天很热,但他们从来没停业过。“除了考虑到成本原因外,每天都有很多顾客来吃火烧。”丁红梅笑着说,即使天再热,店面也不能停业。 记者探访之高空作业者 10楼外安装空调外机 7月16日下午2时许,城区温度达到了最高值,火辣辣的阳光照在大地上,让人难以忍受。37岁的空调安装工人孟凡栋和31岁的搭档小孟匆匆来到金鼎华府小区,给10楼的一位客户安装空调。 由于天气越来越热,安装空调的市民也多了起来。当天上午,两人在峡山区为几位客户安装了空调,吃了午饭后匆匆赶往城区,根本顾不上休息。 老孟向客户简单询问空调安装方位,并查看了一下外机位置,便投入到了工作中。对于安装空调,他们再熟练不过了,但每次安装都十分谨慎小心。老孟将专用绳子系在身上,并再次检查是否结实,搭档拉住绳子的另一端。然后,他穿过窗户,双脚蹬着墙面,尝试着一点点往下移,双手拽着绳子,到达空调外机处。 因为身体悬在空中,老孟要将空调外机处的格栅掀开,还需要花点心思和力气。空调外机处的空间并不是很大,老孟慢慢钻了进去,虽然被太阳直晒着,但他稍微舒了一口气,便朝着上面喊“可以放外机了”。 安装空调外机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考验安装工人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普通的空调外机大约40公斤重。在现场,小孟用绳子将空调外机绑起来,然后靠其自身的重力慢慢下降,老孟窝在安放处,伸出一只手来,小心翼翼接住,然后拖进安放处。五六分钟,整个操作完成了,剩下的工作,老孟就是在空调安放处,调整到最佳位置。 一天能喝近十瓶矿泉水 为了顺利安装好空调,他们已将高温置之度外。只有眉毛上汗珠增多的时候,老孟才腾出手来擦一擦。“汗水是咸涩的,一旦进入眼中,眼睛就睁不开了,这对于高空作业者来说是很危险的。”老孟对记者说,高温之下,手心里也容易出汗,在下移和攀登时,都要使劲拽住绳子。 大约半小时,老孟最终将空调外机安装好,双手拽住绳子,一股劲爬了上来。“一户接着一户安装空调,根本停不下来,在这样的高温下,汗水不停地流,工作时来不及喝水,只有在路上快速补充水分。”老孟告诉记者,一天下来,怎么也能喝上8到10瓶矿泉水。 采访中,老孟向记者坦言,他们除了要忍受高温天气,还很关心安装空调的难度系数。相比而言,新建小区要好安装一些。“新建小区的空调外机安放位置一般在窗户下面,距离不是很远,难点在于拆装外层格栅。”在下楼的时候,老孟和小孟用毛巾擦拭了一下脸上的汗水,准备去位于高新区的客户家里安装空调。 “最怕多层的老房子,尤其是空调外机安放处较远的那一种。”老孟告诉记者,从事这一行已经五年多时间了,他认为较难安装的一般在老旧小区,“虽然不会超过7层,但家家户户繁杂的防盗网会牵绊安全绳,安装空调外机要想办法避开,如果实在无法避开,只能将防盗网割开一道口子,钻出去悬空安装。另外,一些客户选择将空调外机装在与窗户平行位置,这样一来,安装工人必须在窗外悬空,难度比较大。” 旺季来了每天安五六台 空调安装工人每天早上6时就出门,一直忙到晚上8时多才能回家。从家里出来时,他们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晚上回家时衣服上已经汗渍斑斑。 老孟向记者坦言,空调安装工基本上是干半年休息半年。每年安装旺季主要集中在3-8月份,最为忙碌的是4-7月份,这几个月里根本忙不过来。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维持在12个小时左右,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高温下作业的。 “目前,基本上进入了一年最为忙碌的时间,一天下来我们两人平均能安6台空调,每给一户安装完,就迅速赶往下一户。因为天气炎热,加上入伏,准备安装空调的都比较着急。”老孟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安装旺季里,一人每天能赚四五百元,“虽然是高温天气,但情愿热的时间长一些,这样收入就会增多,家人的生活会更好一些。” 采访中,包括老孟和小孟在内的空调安装工人们表示,现在正好是空调安装的高峰期,难免会出现误点的情况,因此他们希望等待安装的市民能够多多体谅。 记者采访发现,空调安装绝不只是在墙上开个洞、装上支架、把室内外两个机器连起来那么简单,它是一项精密的技术活,更是一项体力活。从事这项工作,需要面对难以忍受的高温、危险的高空作业、超高的劳动强度。在高温炙烤下,安装工安装了空调却无暇享受空调,为千家万户送去清凉,他们需要理解,值得尊敬。 记者探访之环卫工等 中午时分清扫马路卫生 高温天,街头上仍少不了城市美容师的身影,他们身穿橘黄色的工作服,手里握着扫帚,清理着路边的垃圾,任凭汗水往下流。他们不辞辛苦,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城市的清洁。 17日中午时分,气温进一步升高,地面被烘烤着,热浪一波接着一波。记者来到通亭街与虞河路交叉口以北路段看到,虽然天气炎热,但环卫工人郭女士依然坚守岗位,汗水从脸颊上不停往下流。 路中间被撒上了渣土,郭女士发现后,赶紧拿着清理工具走过来迅速清理起来。虽然这项工作又累又脏,但她从来不抱怨,把负责的路段清理得很干净。 大约20分钟时间,郭女士把渣土清理完毕,这时她已经口干舌燥,于是赶紧回到阴凉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开水,大口喝了起来。“真过瘾,稍微歇息会儿,接着干。”郭女士笑着说。 为了城市的美观,不仅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工作着,众多园林工人同样坚守在岗位上。当天下午,记者来到鸢飞路与卧龙东街交叉口以东路段看到,六名城市园丁正在为绿化带锄草,修整绿化植物。“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大桶矿泉水,一下午基本上就能喝出来。”园林工人张先生说,在这样高温的天气下,必须要准备充足的水,这也是防止中暑的最好办法。 天气状况 高温天将持续到本周日 三伏天常出现在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个月里。7月17日是“入伏”第一天,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已经到来。同去年一样,今年的三伏天同样是“加长版”40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 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我省正处于副热带高压影响之下,从范围上、强度上看,此次影响都比较大。预计22日前,大部分地区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内陆大部地区最高温度在35~37℃以上,局部地区可达39℃以上,沿海地区最高温度33℃左右。 16日10时35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在22日之前,潍坊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在35℃以上,局部可达37℃以上,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高,提醒市民注意防暑降温。 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市民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医生提醒 避免长时间在室外暴晒 由于气温比较高,市民在烈日下站不了几分钟就大汗淋漓。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更喜欢守在空调或者风扇下。然而,忙碌在室外一线的工作者们,却不能因为天热而放下手中的工作。 往年,每到夏日高温天气,都会有室外工作者出现中暑的情况,为此,市民要加强对中暑的防范。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刘爱芹表示,平日里,市民要多喝水,多吃一些时令水果,避免长时间在室外暴晒。室外工作者最好不要持续工作,适当在阴凉处休息,及时补充水分。 刘爱芹说,市民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头痛、口渴无力等,最好赶紧到室温25℃以下的环境中,并口服淡盐水、藿香正气水等。 如果体温升高,可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果已出现高热、面色苍白等重症症状,在服用应急解暑药物后,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市民外出时,要多喝水,尽量避开太阳直射。”刘爱芹说,三伏天时节,正是“暑、热、湿”三气相交之时,人体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状,如头昏脑涨、浑身乏力、没有精神、食欲不振等,尽量不要吃寒凉的食物,特别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A04-A05版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 ◥相关链接 高温作业有哪些 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高温高湿、强热辐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1)高温、热辐射作业: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搪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窑炉车间;火力发电厂和锅炉房等。 (2)高温、高湿作业这种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汽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如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高达90%以上。潮湿的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会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压的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在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中,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较低,但其作业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