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科技学院30名大学生到贵州支教20天,传播知识传播爱 今年暑假,我市30名大学生跨越4000里路到达贵州省德江县,与当地孩子共度暑假。7月27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大学生们给当地孩子安排了满满的课程,传播知识,传播爱心。在辛劳的付出中,他们实现了自身价值,收获了人生宝贵的财富。
长途跋涉到达贵州 7月15日,潍坊科技学院的30名大学生启程,到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新场小学、坝坪小学两所学校,给这里的孩子们上课,讲述外面的世界。 7月27日,记者通过视频联系了带队大学生于东方。他说,他们从潍坊出发,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然后又坐了半天的长途汽车,才到达目的地。虽然路途遥远,但他们能与当地的孩子们共同度过20天的暑假生活,都很开心。“30名队员由大一到大四学生组成,部分队员之前来过这里,熟悉这里的环境,甚至与村民成了朋友。”于东方说。 “我们在这里的每一天,安排都很紧,会有不同体会。同学们也都发挥了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这对他们的自身能力是一种提升。”于东方说,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他们很喜欢这里的孩子,一起过暑假非常有意义。 给孩子讲外面世界 侯广文是潍坊科技学院的大一学生,这是他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他放弃了休息,放弃了同学聚会,毅然选择来到大山深处,参加支教活动。在这个暑假,他由一名学生变成了老师,每天在坝坪小学上课,为孩子们补习语数外知识。“刚开始,当地孩子还有些羞涩,没过几天,他们就跟我打成了一片,孩子们很喜欢听我讲课。”侯广文说,“当地孩子假期里都要帮家里干活,有的孩子早上6点就要起床,上山割草喂猪,然后回来做饭,吃完饭再走山路来听课。” 侯广文说,孩子们甚至愿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来听课,不难看出,这里的孩子渴望知识,尤其是大山之外的新鲜事。“课堂上,我还会与孩子们互动,做游戏、做手工,讲生活常识”。 侯广文还发现,当地有很多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陪伴。“年轻人基本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孩子跟着老人生活。在暑假里,孩子通过听课,生活丰富了很多。”侯广文和同学们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当地老人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 帮当地老人干农活 除了在当地山村开展支教活动,30名大学生还帮当地村民干农活、打扫卫生。让他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去农田里帮村民刨土豆和掰玉米。 “这里很多农户都种土豆,当地人称其为洋芋,现在正是刨土豆的季节。我们学着当地人,背着箩筐到地里捡拾土豆。”侯广文说,他长这么大很少到农田里,更别提干农活了,这次支教让他收获很多,也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不容易,“除了刨土豆,我们还掰过玉米,真的很辛苦。虽然皮肤被晒得黝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知识改变命运,希望孩子们以后都能走出去。” 连续三年组织支教 据了解,潍坊科技学院已连续三年组织大学生到贵州省德江县支教。大学生们表示,虽远离家乡,但能为山里的孩子讲授知识,与孩子们建立联系,他们觉得很值得。“当地村民很朴实,多次支教中,与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里生活,他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于东方说,他们会利用最短的时间,尽力传播更多的知识。 记者采访得知,在20天时间里,30名大学生将开展“家访调研”“助老”“共青团宣讲”“宣讲十九大精神”等活动,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传播各种学科知识,开阔山村孩子的视野。对支教大学生来说,这也丰富了他们的暑假生活,锻炼了自身能力,对以后的生活和发展是有益的。侯广文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认识到在偏远山区,很多孩子需要关爱。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会加强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的脱贫攻坚大局,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 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