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炒作舆情变现 敛财数千万
2018年08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炒作舆情变现 敛财数千万



警方披露案件细节起底“网络大V”陈杰人
  近日,湖南红网发布通报——“公安机关破获一起‘以网牟利’,大肆进行非法经营、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陈杰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背后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网络大V”陈杰人先后注册建立21个微博、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账号,发表炒作、攻击、揭露等各类负面文章3000余篇,炮制各类负面舆情200余起,制造一个又一个舆论旋涡,大肆进行非法活动,几年时间敛财数千万元。
借势自媒体 家族式团伙疯狂敛财
  日前,湖南公安机关对北京华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杰人涉嫌非法经营、敲诈勒索罪立案侦查。
  警方现已查明,陈杰人案系具有网上黑恶势力性质的“家族式”团伙犯罪,该团伙打着“法律和舆论监督”名义和公平正义的幌子,以网络为犯罪平台,大肆敲诈勒索、疯狂敛财,涉嫌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多种违法犯罪。
  这个“家族式”犯罪团伙分工明确:陈杰人负责指挥调度、管理微信公众号、起草并发布文章;其前妻负责财务管理;情人负责代理案件,收集内部爆料、协助陈杰人管理微信公众号;其弟陈伟人、陈敏人负责接单、线下操作、收集炒作线索等。
  陈杰人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一个农民家庭,曾先后在当地政府和知名媒体任职。成为自媒体人后,他逐渐追求名与利,欲望日渐膨胀,人生开始脱轨。
  虚构自己的名校学历,谎称自己是“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将因涉及假新闻被新闻媒体单位开除职务的经历粉饰一新……一直以来,陈杰人以欺世伪装游走于互联网,以“网络大V”、意见领袖的光鲜蒙蔽了众多粉丝。
  在陈杰人的眼里,写文章、造舆论、发帖删帖,精心布局之下,一切都可以做成生意、明码标价。为了满足金主的需求,他不断突破道德底线。
  短短几年,他在全国多地购置房产,银行流水过亿元。经查证,陈杰人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其中2人与其生育了子女。
  “陈杰人知法犯法,说一套做一套。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年他是一直在利用我,用我的正能量遮住他的黑暗。”提到陈杰人,犯罪嫌疑人、陈的前妻邓某失声痛哭。
  “陈杰人很清楚文章怎么写能够博取眼球,吸引舆论关注。当他发现写文章能够产生巨大经济利益后,就开始把这个当成一条挣钱的好路子,把法律和新闻当成他赚钱的工具。”犯罪嫌疑人、陈杰人的情人刘某说。
上纲上线 打政治牌是惯用伎俩
  警方介绍,敲诈勒索受害者不仅有企业主和普通民众,还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和党政干部,地域涉及湖南、江西、贵州等11个省市,哪里有“商机”,他们的触角就伸向哪里。
  谈到这些年“以网牟利”的经历,陈杰人表示,打“政治牌”是他最惯用的伎俩之一。“我把地方工作中的小瑕疵、小问题无限放大并上纲上线,放到政治的高度评说,利用领导干部对政治敏感性的谨慎心理,迫使他们为了防范政治风险扩大而就范。”
  “近年来,我以一个法律人自居,在网上写文章制造动静时,时常不忘搬出法律条文来辨析。给人以依法说话的正直形象。”陈杰人说,他还通常以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为幌子,迫使党委、政府、企业主要领导满足其条件,帮人“了难”,大肆敛财。
明码标价
找他办事见面就得交钱

  办案民警介绍,陈杰人在微信中公布了一个咨询收费标准:电话咨询费2000元至2万元,当面咨询费5万元至20万元。“委托人找陈杰人办事,见面就得交钱,事情办到一定程度再缴纳一笔费用,事情办成了再按比例分成。”
  “妥协”心态,是陈杰人利用网络敲诈勒索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记者采访的多名受害者表示,明知炒作自己的文章内容不实,但往往还是选择花钱消灾。
  陈杰人以400多万元的价格购得长沙市岳麓区“柏利大厦”一套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商业写字楼,挂上“湖南星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华霖方圆智库湖南研究中心”两块招牌,自称是“中国方圆智库创始人”,不仅依旧我行我素地开展所谓“服务活动”,更是妄图让其“炒作”生意更加集约化、专业化,并使之披上合法外衣。
  今年以来,湖南省委对个别市县政府部门与人合作违规建立网络宣传平台进行清理整治。陈杰人闻知“暴跳如雷”,不甘心失去“炒作”市场,6月以来,连续网上发文发帖,大肆攻击、污蔑、恐吓有关党政机关领导干部。
 忏悔 “我是典型的 网络伪君子”
  “我滥用自己的网络影响力,辜负了粉丝的信任,以貌似公平正义的文字,欺骗网友、欺骗人民。我是典型的‘网络伪君子’,堪称‘互联网害虫’。经过深刻反省,我对自己曾写的那些道貌岸然的文章,那些假装正义的呐喊深感羞愧。”失去自由的陈杰人深深忏悔。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迅速升温发展,每一个个体都能成为传播主体,任何人都能以传播者的身份出现,这也使得自媒体极易成为虚假信息的温床。
  纵观这些“网络大V”的非法活动,不难发现一些屡试不爽的套路: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将互联网平台作为搅乱舆论的主要场所;找寻对手的薄弱环节和软肋,放大舆论效应,让不同个人、群体之间的矛盾成为自己的“财源”;利用民众痛恨腐败、追求公平正义的心理,打着为当事人追求公平正义的幌子,营造假象,敲诈勒索,大肆牟利……
  彻底治理网络乱象,非一朝一夕之事。有关人士指出,网络自媒体的发展应合法有序,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必须铲除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牟取利益的土壤,不能任其坐大成势甚至发展成组织分工明确的网上“黑恶势力”,要不断健全完善自媒体行业准入、内容审查、责任追究等机制。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