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歌平
日前,一位网友爆出,云南白药牙膏添加了西药处方药氨甲环酸。10月23日上午,云南白药集团发布声明称,云南白药牙膏组合使用的所有成分均符合国家和国际规定,无违法添加成分,更未使用禁用成分。 (本报今日A15版) 牙膏作为一种要“入口”的日用品,其安全性不言而喻,但是一般老百姓对其成分和作用多是一知半解。对于这次成分质疑事件,希望商家不要让消费者猜谜,能及时解疑释惑,比如文中提到的中草药牙膏能够止血,是否全因添加了处方药氨甲环酸;长期使用氨甲环酸是否对人体有副作用;如果不是氨甲环酸起止血作用,是牙膏里的什么成分起止血作用等等。商家应该将这次来自网络的质疑变成一次医学科普课,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而不必用诸如国家保密配方等作为理由推脱。或许公开的回应反而会因此次质疑事件而为自己的品牌信任度大大加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经发布《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根据技术指导原则,中成药命名不应采用“强力、速效、御制、秘制”等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存在明显夸大疗效、有低俗用语和迷信色彩,以及处方相同而药品名称不同,药品名称相同或相似而处方不同等问题的中成药名称必须改名。这说的虽是中成药,对于牙膏、保健品来说,也不可谓没有针对性。种种说辞,必须破除模糊不清的广告口径,回归一是一、二是二的科学常识。 同样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有着朴素的爱国心,对祖先留下的老字号有着特殊的情感,希望他们做强做大走向世界,但这是建立在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一旦出现蒙蔽消费者的行为,市场难免会作出无情的回答。如出现此情景,不仅是行业的沦陷,诚信的丧失,更是对老字号信任度的一次打击。失去的信任往往需要十倍、数十倍的努力方能弥补。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场面。 让我们一起耐心等待商家的回音,相关卫生部门也应尽早介入,给消费者一个说法,共同上好这堂医学科普课。(请作者与本报联系,领取稿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