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文潍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人文潍坊

第02版
人文潍坊

第03版
人文潍坊
 
标题导航
于均生兴学育人创办实业
2018年12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均生兴学育人创办实业



  于庭樟为于鹏第十五代孙,1887年出生于潍县寒亭一个书香世家,18岁东渡日本求学,加入中国同盟会。他认识到工业落后是中国软弱、屡受欺凌的原因之一,积极振兴民族工业。回国后出任家乡学校的校长,增养出一批人才和社会中坚力量。
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回国之后创办洋学堂
  于庭樟(1887-1949),字均生,谱名通人,号“抱翁庐主人”,1887年出生于潍县寒亭一个书香世家,其家堂号“于食德堂”,于鹏第十五代孙。
  于均生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二岁考中县里的童生,后来又参加府试、院试,中了秀才。在秀才当中,被选为“府学拔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月2日,朝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诏书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办……”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被彻底终结了,朝廷准备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于均生正逢其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山东官府遴选官费留学日本的名额,东渡扶桑,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留学日本期间,于均生目睹了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感受到清政府的腐败和严重的民族危机,深感肩负的历史责任重大。在孙中山革命学说的感召下,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经徐镜心、谢鸿焘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06年,同盟会山东主盟人丁惟汾与蒋衍升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晨钟》周刊,于均生担任编辑。该周刊作为鼓吹爱国、抨击时弊的革命阵地,是同盟会山东支部主编的理论刊物,是山东革命党人在日本创办的唯一宣传革命的载体。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人才之兴在于办学”,这是许多学有所成的“海归”人士的共识。1907年,于均生从日本返回祖国,受新思想影响,在家乡出任“于氏私立两等学堂(初小与高小)”校长,自编课本教材,聘请曾经留学日本的同乡曹星五、齐芾南、张柏言、陈轩等人任教员。当年,该学校被称为“洋学堂”,意思是于均生教授的都是从日本带回来的新鲜知识。因为校长、教员多是同盟会员,学校一成立,就针对中国社会的实际,在学生中灌输反对帝制、提倡共和的进步思想。学校由此成为同盟会的又一宣传基地,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和社会中坚。在“于氏私立两等学堂”的基础上,于均生又创建了“私立东明中学”。当年,在潍县境内,只有两所私立中学——广文中学、东明中学。广文中学,是潍坊二中的前身,现在改称潍坊广文中学,它是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真正由潍县地方人士创办的私立中学,只有东明中学一所。《潍县志稿·教育》记载:“私立东明中学,民国十四年寒亭地方人士筹募创办,以本镇高庙为校址,于宗华任校长,(民国)十七年受军事影响停办。”由此可见,当年的私立东明中学影响之广泛、之深远。

筹资创办企业 晚年酷爱收藏
  于均生留学日本期间,眼见日本工业发达、国力雄厚,于是萌发了振兴民族工业的思想。1920年,他资助表弟张干臣东渡日本留学,攻读化工印染专业。1923年,张干臣学成回国,在济南山东工业专科学校任化工科教务主任一职。1928年,青岛一家染织厂破产,于均生筹三万元,用1.2万元购买了这家企业的全套日本造机器设备,用其余的钱在潍县东关后门街购地建厂房。1931年正月十六,试车成功,潍县大华染织工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均生任董事长,任命张干臣为经理、王文蔚为副经理,并设有“厂长”等职位,这是山东最早的新式染织企业,同时也是潍县第一家机器染布企业。至1936年底,“大华染
厂”已有股金9万元,年均获利2.5万元,所染布匹有以下产品:晴雨商标阴丹士林各种色布、三顾茅庐牌八磅红标布、红玉助战牌七磅红标布等。注册商标有:“三顾茅庐”“越国大夫”“木兰从军”“苏武牧羊”四种牌子,所染阴丹士林色布,由德国商号“德孚洋行”经销,产品畅销全国。“大华染厂”建立后,潍县相继又开设了六家染厂——德聚、元聚、信丰、隆丰、大丰、得丰,潍县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染织基地。  1938年潍县陷入日本侵略军之手,占领者千方百计威逼利诱民族企业实行合办,日商曾多次与“大华染厂”协商合办事宜,皆被于均生拒绝,恼羞成怒的日本人把他掳至“南大营”日军宪兵队关押,长达一个多月。
  1942年夏,国民党杂牌游击队王有为部夜袭潍县东关,将于均生等数十人掳至安丘拘押,勒索钱财。此事被重庆国民党中央获悉,令厉文礼将于均生护送至重庆。因路遥险阻,厉文礼只好将于均生送至潍县家中。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华染厂”竭尽全力恢复生产,由于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太多,加上通货膨胀等原因,最终被迫停产。
  1948年春,潍县解放,我党号召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营昌潍实业公司拟租用“大华染厂”的设备,准备恢复生产。经与于均生之子于孟符(宗羲)协商议妥,将“大华染厂”的设备核值,昌潍实业公司投入同等价值的流动资金,1951年12月成立了“新生染厂”,这是潍坊最早成立的公私合营企业。昌潍实业公司派周德聚任厂长,于孟符任技术副厂长,给整个昌潍地区的花纱布进行印染加工,业务进入正常运转。1954年,“新生染厂”合并于信丰染厂。
  于均生晚年酷爱收藏文物,他的藏书过万册,其中有《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书》等珍藏本,有名人字画千幅,有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碑帖百余件,有印章五百余方、佳砚近百方,精墨、珍笔、拓片、铜镜若干,盛满了整整五间房,他是继金石大家陈介琪之后的又一大方家……他还精于书法,以隶书、行书为最,风骨遒劲,功力深厚,书法时盖有“抱翁庐主人”印章。
  文/图 于志军
  本期资料来源:《潍县志》《潍县志稿》《北海于氏族谱》《于氏支谱》《于荫霖墓志铭》《寒浞河畔于氏家族》,于舟之、于可安、于龙浩、于广信、于承广、于子元、于洪川、于曰兴提供资料和帮助。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