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标题导航
返乡建家庭农场 回报众乡亲
2018年12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乡建家庭农场 回报众乡亲



朱松松不仅盘活村里三百多亩闲置土地,还创造不少就业机会
  12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寒亭区固堤街道大流河家庭农场,看到31岁的朱松松正忙着往一辆大车上装萝卜,这些萝卜是他免费送给村里的老人吃的。2016年,在潍坊城区做生意的朱松松看到老家因年轻人越来越少,大量土地闲置,决定回家流转土地建家庭农场。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不但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给村里增加了收入,还给一些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近两百箱萝卜免费送给村里的老人吃
  12月16日上午,记者跟随朱松松来到寒亭区固堤街道流河四村。这里是朱松松的老家,也是他创业开始的地方。朱松松把平时用来运货的大卡车停在村委会门口,车上装着近两百箱青萝卜,全都是他拉来,准备免费送给村里的老人们吃的。
  记者注意到,村里的老人们已经得到消息,早早地来到村委会等着了。看到朱松松来,老人们都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人人笑开了花。朱松松指挥工作人员把一箱箱萝卜卸下车,由村委工作人员按照花名册,一一发放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和五保户。
  今年74岁的朱怀绪老人开心地说,这已经不是朱松松第一次给他们送蔬菜了,前段时间,还送过西红柿、黄瓜等,“松松是我们村里的孩子,我们都是看着他长大的。他自己做起家庭农场后,还一直关注着我们这些老人家,真的很懂事,这萝卜吃着格外甜。”
  朱松松说,这些萝卜都是他的家庭农场里产的,这次拉来了近两百箱,虽然品相略差些,但是口感都绝对没有问题。“这些萝卜都是我自己种的,吃着都特别甜。精品萝卜都已经卖掉了,我把这些不太好看的都包装起来,孝敬孝敬村里的老人们,希望他们别介意。”朱松松说。

流转村里闲置土地,建起家庭农场
  今年31岁的朱松松回老家干家庭农场,至今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他告诉记者,之前他一直在潍坊城区做生意。最初萌生做家庭农场的念头,只是打算自己包块地种点蔬菜,自己和亲戚朋友们吃着都方便,也放心。不过,当他回老家了解了一下村里的情况后,他改变了主意。
  朱松松告诉记者,他们村有近千亩土地,但是最近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年人,很多土地都闲置下来,或者简简单单地种了点玉米、小麦,一年下来几乎没有什么收成,也赚不了什么钱,实在太可惜了。
  于是,原本只是打算做一个小型家庭农场的朱松松,在和村里商量之后,决定扩大经营规模,流转村里闲置的土地,建设一个大型的家庭农场。村里人对他的做法都特别支持,很多人主动把土地流转给他。这样一来,村民不但不需要自己花费精力来种地,还能有一份较为固定的收入,一举两得。
  第一年,朱松松的家庭农场面积就达到了近两百亩。但他并没有急着种植作物,而是让土地保持原貌,他自己先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准备做一名“新农人”。“我之前从来没干过家庭农场,必须先充电学经验。”朱松松说。
    打深井改善土质,发展生态循环种植
  多少年来,流河四村的土地以土质差而著称,几乎和盐碱地差不多。而且,这里的水质也比较差,加上水资源不足,浇灌土地是个大问题。
  朱松松的家庭农场建起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打深井,他打出了一口200多米深的深水井,解决了水质差、浇灌水不足的问题。“之前大家都知道村里的土质差,但是从来没有人深究过原因,也没有人想过如何去进行改善。”朱松松说,他先是测了一下土壤酸碱度,了解了土地的情况,然后决定根据土质来选择种植什么,并开始使用腐殖酸生物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环境。
  土壤质地得到改善后,朱松松又把经营的重点放到了蔬菜上,他先后种植了菠菜、芹菜、香菜、西红柿、黄瓜、山药、萝卜等蔬菜,并且采用露天菜和拱棚菜、大棚菜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朱松松的家庭农场开始有收益,并让他积累了一定资本。随后,他进一步扩大了经营规模,把农场面积扩大到300多亩,并开始搞生态循环种植,在农场里种上果林,养起了猪、鸡、鸭、鹅等家畜,用动物粪便和制作的豆饼等作为肥料种植蔬菜,蔬菜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扩大经营规模,被评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
  今年18岁的朱家辉和朱松松是一个村的,是个孤儿,智力又不太好,之前一直没人管。朱松松的家庭农场成立后,主动把朱家辉接到农场里来,管他吃住,让他有了一个“家”。
  朱松松说,在他眼里,朱家辉就像他的弟弟一样。在他有能力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他是一个比较恋家的人,对自己长大的村子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所以他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做一点事,包括请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五保户免费吃蔬菜等。
  记者了解到,朱松松的家庭农场还给村里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一些村民不具备外出打工的条件,守着家里的几亩薄地,没什么收入,就选择到朱松松的家庭农场干活,按月发工资,收入还不低。
  由于经营出色,朱松松的家庭农场被评为山东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朱松松说,由于他的家庭农场里的蔬菜品质不错,目前已和中百大厨房、寿光物流园等大单位达成了合作,销路完全不成问题。接下来,他打算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目前村里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很少,我觉得自己身上有使命感,再让土地这么闲置着,或者只种点玉米、小麦,太浪费了。我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把村里的土地最大化地利用起来,创造更多价值。”朱松松说,在能力具备的情况下,他也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村里贡献更大力量。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