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班子完成揭牌,35个部门、165家单位完成主体搬迁
1月11日上午,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政协分别举行揭牌仪式。截至目前,北京市级机关第一批35个部门、165家单位完成了主体搬迁。
四大班子 完成揭牌仪式
1月11日上午,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政协分别举行揭牌仪式。
北京市级行政中心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北运河北岸,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区在北、东、西三面呈品字形排列,市政府办公区位于市委办公区北侧,整个办公区建筑风格简朴庄重大气。
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对于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对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于2016年正式开工,经过三年建设,办公区一期已经基本竣工交用。截至目前,北京市级机关第一批完成了35个部门、165家单位的主体搬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和30余个相关部门,包括四大班子下属的相关部门约1.2万人,已迁入城市副中心办公。 记者从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获悉,北京直接为企业、市民提供服务的各级各类政务大厅、办事窗口都不迁入副中心。
城市副中心将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
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的两翼之一,一举一动都牵动公众关注。
2018年12月27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控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批复的第一个控规。
高规格的《控规》已成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法定蓝图。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强海洋曾指出,按照规划建设目标,城市副中心将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区40万至50万常住人口疏解,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就业人口规模控制在70万至75万人。城市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变和配套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吴唯佳亦指出,从元大都开始,通州一直是北京和全国联系的重要通道,“通州地位重要”。北京城在选址的时候,通州这个位置正好是在长安街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向东再延伸就到了河北秦皇岛的碣石,这是重要的轴线,通州北三县协同发展之后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北京和冀东地区的合作发展。
关于副中心下一步规划发展,吴唯佳指出,要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解决好通州和北京城之间的联系,包括交通、产业布局安排、文化设施建设等,“副中心本身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点,怎样跟北三县更好地协同发展起来是重要课题”。
经5年规划,未来产业规模将达万亿元
据记者了解,通州未来产业结构会瞄准“高精尖”,到2025年,通州区将建成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
2019年1月5日,据通州区“两会”发布信息,通州区的“高精尖”产业将由文化创意融合产业、高端商务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组成,未来会构建起总部经济、财富管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尖端芯片、IT信息软件、智能制造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吸引一批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通州。
其中,中关村通州园2017年高新总收入708亿元;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是“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主角”,规模在4平方公里,一期投资近500亿元,预计2020年底建成;运河商务区将建设成为财富管理中心。截至目前,副中心重点高精尖产业项目储备近60个,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正加快落地推进。
“未来三年,副中心计划实施项目1000余个,聚焦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计划投资超过万亿元。”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磊近日表示。
今年将实施多领域240余项重大工程
记者从11日召开的北京市实施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今年将实施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智慧城市等领域的240余项重大工程,计划当年完成投资750亿元。
据了解,这些重大工程主要包括:构建通达便捷的开放交通体系,建成轨道交通7号线二期、八通线二期,加快推进京唐铁路北京段和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开工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北京卫职院新院区、北京二中通州校区和北海幼儿园,开工建设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建成潞河医院四期和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工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加强水环境治理,推进“通州堰”分洪体系建设,实施北运河(通州段)及温榆河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休闲游憩环建设;打造智慧城市,建成移动公共服务平台和城市大数据平台,开工建设北京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指挥平台(一期)和东古城通信枢纽局扩建工程,完善城市副中心区域移动通信网络配套设施等。
未来,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将形成“4+5”主通道体系。“4”指四条轨道线,包括6号线、7号线、八通线和已开通运行的市郊铁路副中心线;“5”指的是五条主干路、快速路,包括京通快速及通燕高速、广渠路二期及东延、京哈高速以及朝阳路、朝阳北路两条主干路。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