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过年了,在外的游子都要回家与亲人团圆。回家的路或远或近,都离不开交通行业从业者及志愿者们的倾心守护。1月23日,记者来到潍坊汽车总站,记录下了春运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马晓静的服务日常。 ◥◥一早到车站门口“执勤”,当志愿者得眼里有“活” 1月23日,是春运开始的第三天,各高校错时放假,学生流再不似往年那般明显。潍坊汽车总站大厅里,候车的旅客多是返乡农民工和带着孙辈回家的老人。 清晨5时30分,47岁的马晓静又准时出现在了车站门口。上午并非她值班,当天她的身份是车站春运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她在站前引导旅客进站乘车。 1996年到车站工作,马晓静经历了22个春运。除夕送走最后一位旅客,大年初二又得准时上班,每年的春节她都是这么过来的。越到节假日越忙,自觉加班已成为习惯。 2000年,车站成立春运志愿服务队,她报了名,每一天都干完两个班才回家。她笑着说,正常上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基本固定干一项工作就可以,而志愿者则要对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很熟悉,能够帮助旅客解决乘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据了解,潍坊汽车总站春运志愿服务队成员有十几个人,都是车站职工,春运期间每天四五个人轮班当志愿者为旅客服务。 “在岗上可能有空能休息一会儿,志愿者是一刻也不得闲。”在马晓静看来,志愿者得眼里有“活”,要在旅客寻求帮助之前,主动上前询问有什么可以帮忙,让他们的旅途顺畅、心情愉快。 ◥◥不顾“黄牛”恶语相向,帮助晚点学生赶上回家的车 马晓静知道,农民工和老年人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他们都带着大宗行李,许多人连车票都不会买,更容易上“黄牛”的当。 从事客运工作,马晓静见过许多乘客受“黄牛”诱骗上当的事,有的多花了钱、有的坐错了车,还有的遭遇了抢劫。春运期间,每一名旅客都带着急切的心情和满心的期盼回家,如果路途受阻会影响他们过年的心情,所以在车站门前“执勤”驱赶黄牛、引导旅客进站乘车是志愿者的一项重要工作。马晓静身材瘦削,面对身材彪悍的“黄牛”却并不怯场。在她看来,穿上了这身制服就有一种使命,要将旅客安全送回家。 车站门口出租车下客点、东侧公交车站点、对面人行道等处都是“黄牛”聚集的地方,马晓静和其他志愿者在这几个地点来回巡视,发现有旅客下车便为其指路、帮忙运送行李。 前几天,马晓静刚跟“黄牛”吵了一架。那天下午5时30分,一名女大学生急匆匆地赶到车站,准备乘坐长途大巴回南京。一名“黄牛”追过来,听闻她晚了点便给她“支招”去窗口退掉车票然后由他送上客车。正当两人交涉时,在站前“执勤”的马晓静赶了过来。 在车站工作了20多年,她能一眼认出“黄牛”,而且徘徊在车站附近的“黄牛”都是“熟面孔”。因车站工作人员引导旅客进站乘车影响了“黄牛”的利益,他们多次产生过摩擦。得知女大学生提前购买了车票,但因堵车晚了点,客车已发车离站。多年从事售票、检票工作,车站发车时刻表早已装进马晓静的心里,她看了看时间,这趟车刚刚离开几分钟,应该离车站不远。 马晓静一边安慰着女大学生,一边赶紧联系客车驾驶员。得知车子刚刚行驶到青年路茶博城附近,她告诉驾驶员降低速度,然后帮女大学生打了一辆出租车前去追赶,一旁的“黄牛”恶语相向。直到驾驶员打来电话说女大学生已坐上客车,马晓静才放下心来。 ◥◥上午为旅客送热水、帮助买票,下午切换上班模式 23日上午10时30分许,看到一对夫妇站在候车大厅里左右张望,不时商量着什么,脚边放着几件行李和两个乳胶漆桶,马晓静主动走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经过交谈,马晓静了解到,这对夫妇在市区一工地打工,停工后准备回台州老家过年。因为经常乘坐这趟车,他留下了驾驶员的电话,每次回家都提前打个电话。1月23日上午,夫妻俩提前来到了车站,此时客车还没到站,他们想进站候车被安检员拦住了。按照车站的最新规定,为了保证旅客的乘车安全,所有旅客凭票才能进站,因夫妻俩手中没有票,只能在售票厅站着等。 距离发车还有一段时间,问清楚情况后,马晓静带着夫妻俩来到服务台,让工作人员先帮两人打印出车票,他们可以先进入候车大厅,上车后再将车票钱交给售票员就好。 上午10时50分许,看到候车大厅里几位农民工坐在椅子上吃饼干,马晓静赶紧跑到值班室拿来了纸杯和暖壶,给他们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热水;上午11时,见一位带着孙女的老人站在自助售票机前徘徊,马晓静马上上前手把手教她操作机器购买车票……从早上5时30分到中午12时,马晓静一上午的志愿服务结束了。下午,她回到车站客运部部长的身份继续为旅客服务。 按照规定,身着工装时应穿高跟鞋。马晓静偷偷换了一双平底鞋,便于为旅客服务。这一“违规”的举动背后却是她无言的付出。 文/本报记者 周晓晴 图/本报记者 张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