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年味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2019潍坊两会

第03版
2019潍坊两会
 
标题导航
带着香油玩具进京过年
自掏腰包为村里老人发福利
市领导走访慰问新闻工作者
春节期间公交运营时间有变
2019年01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着香油玩具进京过年



昌邑于兹壮老两口逆春运返乡流而上,去儿子家团聚
  随着春节临近,潍坊火车站迎来节前返乡的客流高峰。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来自昌邑的于兹壮和李秀芬老两口逆春运返乡流而上,背着几个硕大的包裹,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与儿子一家团聚,包里还装着儿子最爱的崔字牌香油和给小孙子买的玩具。

  颠簸一路到了潍坊
  春节在即,在潍坊火车站,每一趟列车抵达,下车的旅客都如潮水一般。与此相比,进站乘车的旅客要少很多。潍坊站的旅客疏运压力主要集中在春节后,那时返乡的年轻人再次奔赴大城市,形成一股集中的客流高峰。
  1月30日上午,在潍坊火车站进站口,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肩扛手提着四五件行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人脸识别的闸机系统,进入候车大厅。这对老夫妇是昌邑63岁的于兹壮和65岁的李秀芬,他们是去北京与儿子一家一起过年。
  当天一早,老两口就出了门,先从饮马镇坐车到石埠,再从石埠倒车到潍坊市区,颠簸了一路,李秀芬的胃有点不舒服,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
  许多老年人不爱出门,尤其是随着科技进步,乘坐火车时需要网上订票、自助售票机取票、刷脸进站等,他们很难适应。虽然这一路漫长而曲折,但因之前去过北京多次,老两口对于乘车流程并不陌生,也早就为此次出行做好了准备:水果、热水、零食都随身携带。
之前曾在北京生活
  于兹壮老两口都是农民,劳碌半生,供唯一的儿子上了大学。儿子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并在北京成家,去年春节,小孙子呱呱坠地,于兹壮老两口也了却一桩大心事。“上个春节我们就在北京过的,正月里儿媳坐月子。”李秀芬说,为了照顾儿媳和孙子,去年春节时他们离开老家去了北京。
  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一下子到首都,老两口很不习惯,狭窄的空间、拥挤的交通都和他们原来的生活相差太大。刚开始,他们整天待在儿子家,后来儿子儿媳带着他们出门,慢慢地他们学会了坐公交和地铁,长城、天安门广场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不过,在北京一直待到当年8月,因为于兹壮的膝盖疼痛,老两口才回了老家。
给儿孙都带了礼物
  回到家乡,老两口放松了许多,身体也逐渐好转。本就是隔代亲,他们对小孙子的想念一日比一日重。就赶着在春节前先到亲戚朋友家串了门,启程赶赴北京,与儿子一家一起过年,并会留在北京继续照顾孙子。
  所谓故土难离,老两口做出这样的选择不仅因为北京回潍坊的火车票难买,更是因为对小孙子的思念。
  于兹壮说,儿子一家回来十分麻烦,而且孙子太小,农村家里太冷,因此他们不愿意儿子一家回来。
  儿子喜欢吃香油,尤其惦记老家的崔字牌香油,也许他所喜欢的不仅是香油的味道,更多是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这种香油在咱这里再普通不过了,但在北京很难买到,这次我们专门带了几瓶。”李秀芬说,虽然有些沉,但这是他们对儿子满满的爱。
  老两口当然也没忘了给小孙子带礼物,赶大集、逛商店时,他们总会留意一下有没有新款的玩具,觉得适合小孙子玩便买上几个,已经鼓鼓囊囊塞满了包。
  这一路,老两口要坐4个小时动车,不过,即将相聚的喜悦早已让他们将所有顾虑抛在脑后。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晓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